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基于汉语框架语义关系的零形式识别与消解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任务描述第15-23页
    2.1 汉语框架语义网第15-18页
    2.2 零形式第18-20页
        2.2.1 有定零形式第18页
        2.2.2 无定零形式第18-19页
        2.2.3 零形式语料表示形式第19-20页
    2.3 任务描述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基于框架元素关系的零形式识别第23-27页
    3.1 零形式识别任务描述第23页
    3.2 基于框架元素关系的零形式识别规则第23-25页
        3.2.1 核心框架元素间的关系第23-25页
        3.2.2 零形式识别规则第25页
    3.3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四章 零形式分类第27-31页
    4.1 零形式分类任务描述第27页
    4.2 基于SVM的零形式分类第27-28页
        4.2.1 支持向量机(SVM)原理第27-28页
        4.2.2 基于SVM的零形式分类的特征选择第28页
    4.3 基于最大熵的零形式分类第28-29页
        4.3.1 最大熵原理第28-29页
        4.3.2 基于最大熵的零形式分类的特征选择第29页
    4.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五章 有定零形式消解第31-37页
    5.1 有定零形式消解任务描述第31页
    5.2 基于框架关系的有定零形式消解第31-34页
        5.2.1 框架关系第31-32页
        5.2.2 基于框架关系的有定零形式消解算法第32-34页
    5.3 基于SVM的有定零形式消解第34-35页
    5.4 基于最大熵的有定零形式消解第35-36页
    5.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7-41页
    6.1 实验语料第37页
    6.2 评价指标第37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6.3.1 零形式识别结果与分析第37-38页
        6.3.2 零形式分类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6.3.3 零形式消解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6.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41-43页
    7.1 总结第41页
    7.2 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个人简况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高考阅读理解观点类问题解答方法研究
下一篇:中文阅读理解选择题求解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