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降光电信号方位角测量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2-13页 |
| ·光电技术简介 | 第13-17页 |
| ·光电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 第13-14页 |
| ·光电技术的分类 | 第14-15页 |
| ·光电器件技术在军用光电系统发展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 ·军用光电系统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关键技术 | 第17页 |
| ·无人机光电系统新技术 | 第17-19页 |
| ·高精度稳瞄技术 | 第17-18页 |
| ·第四代电光相机 | 第18页 |
| ·先进的前视红外系统 | 第18-19页 |
| ·超光谱成像技术 | 第19页 |
| ·多光谱信息的压缩与传输技术 | 第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方位角测量原理及方法 | 第21-24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系统的方案 | 第21页 |
| ·测量原理 | 第21-22页 |
| ·测量方法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伪随机码的相关理论及其产生 | 第24-30页 |
| ·概述 | 第24页 |
| ·伪随机码的性质及产生 | 第24-26页 |
| ·m 序列的特点 | 第25-26页 |
| ·m 序列的同步 | 第26页 |
| ·m 序列的定距原理 | 第26-27页 |
| ·m 序列参数的选择方法 | 第27-28页 |
| ·码元宽度的选择 | 第28页 |
| ·码字长度的选择 | 第28页 |
| ·伪随机码体制的优越性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第30-58页 |
| ·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 第30页 |
| ·光电系统实现 | 第30-33页 |
| ·光发射机 | 第30-32页 |
| ·光接收机 | 第32-33页 |
| ·自动增益控制 | 第33-40页 |
| ·自动增益控制系统的作用 | 第33-34页 |
| ·AGC 系统分类 | 第34-36页 |
| ·AGC 系统设计要求 | 第36页 |
| ·AGC 系统设计指标 | 第36-37页 |
| ·自动增益控制光接收机 | 第37-40页 |
| ·FPGA 的技术研究 | 第40-49页 |
| ·FPGA 简介 | 第40-41页 |
| ·FPGA 设计的一般流程 | 第41页 |
| ·开发工具 | 第41-44页 |
| ·Cyclone 系列器件的结构原理 | 第44-45页 |
| ·基于FPGA 伪随机码发生器的实现 | 第45-49页 |
| ·调制与解调的概念 | 第49-51页 |
| ·调制的功能 | 第50页 |
| ·调制方式分类 | 第50-51页 |
| ·本系统的调制解调框图 | 第51页 |
| ·伪随机码调相信号的实现 | 第51-54页 |
| ·伪码调相信号的原理 | 第51-53页 |
| ·接收信号的解调 | 第53-54页 |
| ·相关检测 | 第54-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 ·试验结果 | 第58页 |
|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