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水下机器人(ROV)运动姿态控制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ROV国外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2 ROV国内发展现状第15-17页
        1.2.3 ROV导航数据融合算法及姿态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第2章 水下机器人ROV控制系统设计第21-4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ROV总体设计第21-25页
        2.2.1 ROV系统组成第21-23页
        2.2.2 ROV本体结构第23-25页
    2.3 ROV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25-37页
        2.3.1 水面控制箱设计第25-28页
        2.3.2 水面电源箱设计第28-29页
        2.3.3 脐带缆设计第29-30页
        2.3.4 水下控制系统设计第30-37页
    2.4 ROV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37-45页
        2.4.1 水面控制箱软件设计第37-40页
        2.4.2 主控板软件设计第40-43页
        2.4.3 从控板软件设计第43-44页
        2.4.4 数据处理板软件设计第44-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3章 水下机器人ROV姿态数据融合算法研究第47-61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惯性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概述第47-48页
    3.3 最小二乘法第48-49页
    3.4 多传感器最优融合方法第49-56页
        3.4.1 标准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UKF)第50-51页
        3.4.2 多重渐消因子的强跟踪无迹卡尔曼滤波方法(MSTUKF)第51-53页
        3.4.3 多传感器最优融合方法(MSOF)第53-56页
    3.5 系统仿真第56-60页
        3.5.1 仿真实验设置第56页
        3.5.2 仿真与分析第56-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水下机器人ROV姿态滑模控制算法研究第61-75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水下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概述第61-62页
    4.3 水下机器人ROV动力学模型第62-66页
        4.3.1 坐标系及参数定义第62-63页
        4.3.2 坐标变换第63-64页
        4.3.3 动力学模型第64-66页
    4.4 水下机器人ROV滑模控制算法设计第66-69页
        4.4.1 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第66-67页
        4.4.2 新型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第67-69页
    4.5 仿真与分析第69-74页
        4.5.1 无干扰理想工况第70-72页
        4.5.2 有干扰真实工况第72-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水下机器人ROV联调与实验第75-87页
    5.1 ROV模块调试与联调第75-79页
        5.1.1 各模块性能调试第75-77页
        5.1.2 控制系统联调及水密与平衡实验第77-79页
    5.2 ROV泳池功能测试第79-82页
    5.3 千岛湖湖试第82-84页
    5.4 本章小结第84-87页
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详细摘要第96-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砜或三嗪结构的萘酰亚胺衍生物合成及表征
下一篇:近红外光声光谱微量气体检测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