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8-22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事业单位 | 第18页 |
2.1.2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第18页 |
2.1.3 企业化管理 | 第18-19页 |
2.1.4 市场化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22页 |
第3章 青海省H检测中心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3.1 青海省H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 第22-26页 |
3.2 青海省H检测中心发展现状介绍 | 第26-28页 |
3.2.1 青海省H检测中心分析测试样品数量发生变化 | 第26-28页 |
3.2.2 青海省H检测中心收入来源发生变化 | 第28页 |
3.3 青海省H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第4章 青海省H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0-38页 |
4.1 青海省H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4.1.1 整体服务意识不强 | 第30页 |
4.1.2 仪器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 | 第30页 |
4.1.3 仪器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设备浪费 | 第30-31页 |
4.1.4 专业技术人员偏少,缺乏高端技术人才 | 第31页 |
4.1.5 高学历、高职称较少,做不到“传、帮、带”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4.1.6 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 第32页 |
4.1.7 检测流程长,检测效率低 | 第32-33页 |
4.1.8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 第33页 |
4.2 青海省H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4.2.1 “事企不分”影响单位发展 | 第34页 |
4.2.2 经营理念落后,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 | 第34页 |
4.2.3 缺少经费来源,经费来源单一 | 第34-35页 |
4.2.4 仪器设备使用受到局限,仪器设备使用率低 | 第35页 |
4.2.5 未建立健全的业务培训制度 | 第35页 |
4.2.6 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管理不到位 | 第35-36页 |
4.2.7 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缺乏内在驱动力 | 第36-38页 |
第5章 青海省H检测中心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对策 | 第38-47页 |
5.1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 第38页 |
5.2 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 第38-39页 |
5.3 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第39-40页 |
5.4 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 | 第40页 |
5.5 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设备资源 | 第40-41页 |
5.6 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 第41-43页 |
5.6.1 积极引入“人本管理”的理念 | 第41页 |
5.6.2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明确岗位职责,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 第41-42页 |
5.6.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专业技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 | 第42-43页 |
5.6.4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第43页 |
5.7 强化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建设 | 第43-45页 |
5.7.1 学习和借鉴信息化管理中的先进经验 | 第43-44页 |
5.7.2 加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 第44页 |
5.7.3 加强网络化建设,实验室管理系统始终贯穿于整个流程当中 | 第44-45页 |
5.8 走合作与联合发展之路 | 第45页 |
5.9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改革的保障措施 | 第45-47页 |
5.9.1 加强实验室规章制度的管理 | 第45-46页 |
5.9.2 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加强经费管理 | 第46页 |
5.9.3 进一步加强资质管理和扩项工作 | 第46页 |
5.9.4 加强业务拓展与宣传,鼓励员工参与市场拓展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