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2页 |
1.1 线虫 | 第8-12页 |
1.1.1 线虫的分布与分类 | 第8-10页 |
1.1.2 盘尾丝虫 | 第10-11页 |
1.1.3 盘尾丝虫病 | 第11-12页 |
1.2 线虫几丁质酶 | 第12-15页 |
1.2.1 几丁质酶 | 第12-14页 |
1.2.2 线虫几丁质酶 | 第14-15页 |
1.2.3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 | 第15页 |
1.3 线虫几丁质酶抑制剂 | 第15-20页 |
1.3.1 GH18几丁质酶抑制剂 | 第15-16页 |
1.3.2 线虫几丁质酶抑制剂 | 第16-19页 |
1.3.3 研究线虫几丁质酶抑制剂的意义 | 第19-20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4.1 选题依据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的序列分析与重组表达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2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序列分析 | 第23页 |
2.2.3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进化分析 | 第23页 |
2.2.4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重组表达 | 第23-26页 |
2.2.5 OvCht1的定量及纯度分析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7-35页 |
2.3.1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序列分析 | 第27-29页 |
2.3.2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进化分析 | 第29-31页 |
2.3.3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重组表达 | 第31-35页 |
2.4 小结 | 第35-37页 |
3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的抑制剂筛选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2.2 化合物初筛 | 第37-38页 |
3.2.3 化合物复筛 | 第38页 |
3.2.4 Ki值测定 | 第38页 |
3.2.5 化合物选择性测定 | 第38-3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9-47页 |
3.3.1 化合物初筛 | 第39-42页 |
3.3.2 化合物复筛 | 第42页 |
3.3.3 Ki值测定 | 第42-45页 |
3.3.4 化合物选择性测定 | 第45-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4 盘尾丝虫几丁质酶OvCht1抑制剂的抑制机理 | 第49-60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2.1 同源模建 | 第49页 |
4.2.2 化合物2-8衍生物与Ovcht1对接 | 第49-50页 |
4.2.3 化合物2-8与hCht和CeT1对接 | 第50-5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1-59页 |
4.3.1 同源模建 | 第51-53页 |
4.3.2 不同2-8衍生物与Ovcht1结合方式比较 | 第53-56页 |
4.3.3 不同几丁质酶与化合物2-8结合方式比较 | 第56-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