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8+48)m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桥梁震害 | 第9-10页 |
1.3 桥梁破坏形式 | 第10-12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连续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14-26页 |
2.1 概述 | 第14-15页 |
2.1.1 运动方程 | 第14-15页 |
2.1.2 结构的动力特性 | 第15页 |
2.2 动力特性计算 | 第15-17页 |
2.2.1 桥梁概况 | 第15-16页 |
2.2.2 设计参数 | 第16-17页 |
2.3 连续梁桩土作用分析 | 第17-20页 |
2.3.1 桩侧土弹簧刚度系数 | 第18-19页 |
2.3.2 土弹簧水平刚度的确定 | 第19-20页 |
2.4 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2.4.1整体模型1 | 第20-21页 |
2.4.2整体模型2 | 第21-22页 |
2.5 结构特性分析 | 第22-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反应谱法的抗震分析 | 第26-39页 |
3.1 概述 | 第26-29页 |
3.1.1 反应谱的概念 | 第26页 |
3.1.2 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3.1.3 地震力计算 | 第27-28页 |
3.1.4 振型组合方法 | 第28-29页 |
3.2 反应谱确定 | 第29-30页 |
3.3 反应谱分析结果 | 第30-36页 |
3.3.1 顺桥向地震作用下结果 | 第30-33页 |
3.3.2 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结果 | 第33-36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4.1 位移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4.2 内力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9-59页 |
4.1 概述 | 第39-40页 |
4.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0-42页 |
4.3 时程分析结果 | 第42-49页 |
4.3.1 顺桥向地震作用下位移时程分析 | 第42-44页 |
4.3.2 内力分析 | 第44-49页 |
4.4 横桥向地震时程分析 | 第49-56页 |
4.4.1 位移分析 | 第49-51页 |
4.4.2 内力分析 | 第51-56页 |
4.5 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4.5.1 桥墩强度验算 | 第56-57页 |
4.5.2 桥墩稳定性验算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 | 第59-83页 |
5.1 概述 | 第59页 |
5.2 桥墩的弹塑性反应 | 第59-65页 |
5.2.1 塑性铰的建立 | 第59-64页 |
5.2.2 桥墩延性设计 | 第64-65页 |
5.3 地震波的输入 | 第65页 |
5.4 顺桥向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65-72页 |
5.4.1 塑性铰状态分析 | 第65-66页 |
5.4.2 桥墩延性验算 | 第66页 |
5.4.3 地震响应分析 | 第66-72页 |
5.5 横桥向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72-81页 |
5.5.1 塑性铰状态分析 | 第72-73页 |
5.5.2 地震响应分析 | 第73-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