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工程背景 | 第12-17页 |
2.1 铺盖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12页 |
2.2 铺盖体系的各部分说明 | 第12-14页 |
2.3 布置概况 | 第14-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静力学分析 | 第17-44页 |
3.1 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17-18页 |
3.1.1 有限元方法介绍 | 第17页 |
3.1.2 软件介绍 | 第17页 |
3.1.3 结构力学分析的步骤 | 第17-18页 |
3.2 设计载荷 | 第18-20页 |
3.3 计算工况 | 第20页 |
3.4 工况一:各类型单片盖梁的受力验算 | 第20-33页 |
3.4.1 创建几何模型 | 第20-22页 |
3.4.2 生成有限元模型 | 第22-23页 |
3.4.3 加载与求解 | 第23-25页 |
3.4.4 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25-30页 |
3.4.5 其他型号盖梁的结果评价与分析 | 第30-33页 |
3.5 工况二:多片非路口普通盖梁(GL-11A)的受力验算 | 第33-36页 |
3.5.1 建立几何及有限元模型 | 第33-34页 |
3.5.2 加载与求解 | 第34-35页 |
3.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3.6 工况三:制动力作用下多片盖梁的受力验算 | 第36-37页 |
3.6.1 建立模型及加载 | 第36-37页 |
3.6.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页 |
3.7 工况四:纵梁立柱耦合计算 | 第37-43页 |
3.7.1 纵梁载荷设计 | 第38-39页 |
3.7.2 纵梁立柱耦合有限元建模及加载求解 | 第39-40页 |
3.7.3 纵梁立柱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动力学分析 | 第44-56页 |
4.1 模态分析 | 第44-49页 |
4.1.1 盖梁有限元建模及加载 | 第45页 |
4.1.2 模态分析求解 | 第45-46页 |
4.1.3 显示模态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4.1.4 模态分析计算结果分析 | 第48页 |
4.1.5 其他型号盖梁的模态分析结果 | 第48-49页 |
4.2 谐响应分析 | 第49-51页 |
4.2.1 有限元建模及加载 | 第49页 |
4.2.2 谐响应分析求解 | 第49页 |
4.2.3 谐响应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2.4 一阶固有频率与理论解比较 | 第50-51页 |
4.3 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51-55页 |
4.3.1 有限元建模 | 第51-52页 |
4.3.2 进行加载和设置求解选项 | 第52页 |
4.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疲劳分析 | 第56-63页 |
5.1 疲劳分析的基础理论 | 第56-58页 |
5.1.1 疲劳寿命 | 第56页 |
5.1.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56-57页 |
5.1.3 S-N曲线 | 第57-58页 |
5.2 软件介绍 | 第58-59页 |
5.3 盖梁的疲劳分析 | 第59-62页 |
5.3.1 定义材料属性 | 第59页 |
5.3.2 定义时间载荷序列 | 第59-60页 |
5.3.3 求解设置 | 第60页 |
5.3.4 运行求解及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测试研究 | 第63-76页 |
6.1 静载试验 | 第63-71页 |
6.1.1 试验内容 | 第63-65页 |
6.1.2 试验仪器 | 第65-66页 |
6.1.3 软件系统 | 第66-71页 |
6.2 动载试验 | 第71-75页 |
6.2.1 试验内容 | 第71-72页 |
6.2.2 试验仪器 | 第72页 |
6.2.3 软件系统 | 第72-7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结论 | 第76-77页 |
7.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