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概述 | 第12-20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3-17页 |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 第13-15页 |
(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划分的意义 | 第15-17页 |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 第17-20页 |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统计学分析 | 第17-19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 第20-27页 |
一、国际规约 | 第20-21页 |
二、部分国家的立法与司法情况 | 第21-25页 |
(一)各国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规定 | 第21-24页 |
(二)相对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三、国外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及刑事责任能力的评价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降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之争 | 第27-33页 |
一、赞成说及其理由 | 第27-28页 |
二、反对说及其理由 | 第28-30页 |
三、本文观点 | 第30-33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完善 | 第33-40页 |
一、立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 第33-35页 |
(一)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内容应当扩大 | 第33-34页 |
(二)具有理解能力和意识能力的才能归罪 | 第34-35页 |
(三)制定专门的少年刑法,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 | 第35页 |
二、司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措施 | 第35-40页 |
(一)细化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类型 | 第35-36页 |
(二)建立公权力主导的介入、评估、处置机制 | 第36页 |
(三)整合各类矫治措施 | 第36-38页 |
(四)建设专业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矫治队伍 | 第38页 |
(五)构建监护人责任体系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