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关于研发能力-创新绩效的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2 关于研发网络知识边界拓展的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1.2.3 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23-2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2.1.1 研发能力概念 | 第25页 |
2.1.2 创新绩效概念 | 第25-27页 |
2.1.3 研发网络知识边界拓展概念 | 第27-2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8-34页 |
2.2.1 吸收能力理论 | 第28-29页 |
2.2.2 知识惯性理论 | 第29-31页 |
2.2.3 前景理论 | 第31-34页 |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34-45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4-40页 |
3.1.1 研发能力-开发式创新绩效关系 | 第34-35页 |
3.1.2 研发能力-探索式创新绩效关系 | 第35-36页 |
3.1.3 研发网络知识边界拓展 | 第36-37页 |
3.1.4 研发网络知识边界拓展对研发能力-开发式创新绩效调节作用 | 第37-39页 |
3.1.5 研发网络知识边界拓展对研发能力-探索式创新绩效调节作用 | 第39-40页 |
3.2 样本选取与样本来源 | 第40-41页 |
3.3 变量定义与解释 | 第41-43页 |
3.3.1 被解释变量 | 第41-42页 |
3.3.2 解释变量 | 第42页 |
3.3.3 调节变量 | 第42页 |
3.3.4 控制变量 | 第42-43页 |
3.4 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第4章 实证检验 | 第45-52页 |
4.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46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46-49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9-52页 |
4.4.1 内生性检验 | 第49-50页 |
4.4.2 滞后一期数据 | 第50-51页 |
4.4.3 替换代理变量 | 第51-52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5.1 合理配置研发资源 | 第52-53页 |
5.1.1 将创新绩效进行异质化细分 | 第52-53页 |
5.1.2 重视探索式创新绩效 | 第53页 |
5.2 重视技能人才发展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完成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