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县制改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页 |
·研究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国县制的历史沿革与社会功能 | 第19-30页 |
·中国县制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6页 |
·中国古代县制的演变 | 第19-21页 |
·中国近现代县制的演变 | 第21-26页 |
·中国县制的基本功能 | 第26-30页 |
·政治功能 | 第26-27页 |
·经济功能 | 第27-28页 |
·公共服务功能 | 第28页 |
·文化功能 | 第28-30页 |
第3章 当代中国县制的合理性及困境 | 第30-45页 |
·中国县制的合理性 | 第30-33页 |
·治理基层社会 | 第30-31页 |
·发展县域经济 | 第31页 |
·提供公共服务 | 第31-32页 |
·提高行政效率 | 第32-33页 |
·当前中国县制面临的困境 | 第33-36页 |
·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 第33页 |
·县级政府职能部门设置过于强调上下对口 | 第33-34页 |
·我国县建制规模不合理 | 第34-35页 |
·县级政府运行机制不科学 | 第35页 |
·县与市关系日益紧张 | 第35-36页 |
·当前中国县制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现代工业化城市化是县制面临困境的客观因素 | 第36-37页 |
·市管县的缺陷是县制面临困境的体制因素 | 第37-38页 |
·多方利益的复杂性是县制面临困境的内在因素 | 第38-40页 |
·相关法律不完善是县制面临困境的制度因素 | 第40-41页 |
·当前县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 第41-45页 |
·整建制改市 | 第41-42页 |
·财政体制省县直管 | 第42-43页 |
·"强县扩权"研究 | 第43-45页 |
第4章 美国县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45-52页 |
·美国县制的演进与改革 | 第45-49页 |
·美国县制的起源与模式 | 第45-46页 |
·美国县制的危机与改革 | 第46-49页 |
·美国县制改革的经验借鉴 | 第49-52页 |
·县制成为美国极富弹性的行政制度 | 第49-50页 |
·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充分放权给县 | 第50页 |
·县制改革应遵循法制原则 | 第50-52页 |
第5章 当代中国县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52-69页 |
·中国县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52-55页 |
·积极改革与相对稳定相结合的原则 | 第52-53页 |
·方便管理与提高行政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 第53页 |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 第53-54页 |
·规范统一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 第54-55页 |
·整体联动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 第55页 |
·中国县制改革的具体思路 | 第55-69页 |
·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县级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55-58页 |
·按照精简高效原则设置县级政府机构 | 第58-59页 |
·适当调整县行政区划 | 第59-60页 |
·健全县级行政运行机制 | 第60-66页 |
·理顺县与省市关系 | 第66-67页 |
·继续完善相关法制建设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