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4页
        1.1.1 研究目的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综述第14-2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2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4-25页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5页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5-27页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6页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6-27页
2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内涵及基本理论概述第27-35页
    2.1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相关概念解读第27-30页
        2.1.1 中国精神的定义及特征第27-29页
        2.1.2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内涵及要求第29-30页
    2.2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0-32页
        2.2.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教育思想第30-31页
        2.2.2 中国历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精神的思想第31-32页
    2.3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第32-34页
        2.3.1 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迫切需要第32页
        2.3.2 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现实需要第32-33页
        2.3.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第33页
        2.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第33页
        2.3.5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的内在需要第33-34页
        2.3.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第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现状分析第35-57页
    3.1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现状调查的问卷结构与设计第35-36页
        3.1.1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现状调查的问卷结构第35页
        3.1.2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现状调查的统计方法第35-36页
        3.1.3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现状调查的调查介绍第36页
        3.1.4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现状调查的样本情况第36页
    3.2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第36-48页
        3.2.1 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科学认知第37-41页
        3.2.2 大学生对中国精神教育的认同第41-44页
        3.2.3 大学生对中国精神的情感践行第44-48页
    3.3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第48-51页
        3.3.1 中国精神教育活动的简单化和碎片化第48-49页
        3.3.2 中国精神教育内容的功利化和边缘化第49-50页
        3.3.3 中国精神教育指向的零散化和外在化第50-51页
    3.4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问题成因分析第51-55页
        3.4.1 学校培育机制不健全第51-53页
        3.4.2 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第53-54页
        3.4.3 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第54-55页
        3.4.4 当代大学生自身原因第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4 当代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实施路径第57-78页
    4.1 夯实中国精神教育的校园阵地第57-67页
        4.1.1 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教育第57-58页
        4.1.2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第58-61页
        4.1.3 形成有利于中国精神教育的师资队伍第61-63页
        4.1.4 积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功能第63-64页
        4.1.5 重视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第64-66页
        4.1.6 推进实施中国精神教育走向常态化第66-67页
    4.2 营造利于中国精神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第67-72页
        4.2.1 加强中国精神教育基础性的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第68-69页
        4.2.2 建立并形成协调联动的中国精神教育格局与合力第69-70页
        4.2.3 强化中国精神教育的舆情引导第70-72页
    4.3 优化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家庭环境第72-75页
        4.3.1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家庭引导的方式方法选择第73-74页
        4.3.2 大学生中国精神教育的时代文化精神融入第74-75页
    4.4 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第75-77页
        4.4.1 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精神文化动力第75-76页
        4.4.2 提高大学生学习和树立中国精神的自觉意识第76-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附录第83-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