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车辆减值损失的争议现状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我国司法实践分歧之类型化整理 | 第16-24页 |
一、支持车辆减值损失赔偿 | 第17-20页 |
二、反对车辆减值损失赔偿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其他领域减值损失处理之参考价值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车辆减值损失的可赔性研究 | 第26-50页 |
第一节 车辆减值损失是否存在 | 第26-38页 |
一、减值损失存否之学说争鸣 | 第26-28页 |
二、争议一:对“恢复原状”的理解 | 第28-33页 |
三、争议二:损失是否存在与交易与否之关联 | 第33-37页 |
四、结论:车辆减值损失客观存在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车辆减值损失是何性质 | 第38-44页 |
一、客观财产损害 | 第38页 |
二、直接损失说 | 第38-39页 |
三、间接损失说 | 第39-41页 |
四、纯粹经济损失说 | 第41-43页 |
五、结论:是直接损失,但其属性不影响减值损失之赔偿 | 第43-44页 |
第三节 车辆减值损失是否有法律依据 | 第44-46页 |
一、最高院的态度 | 第44-45页 |
二、法律争议 | 第45-46页 |
第四节 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是否有效 | 第46-47页 |
第五节 车辆减值损失是否可以确定 | 第47-48页 |
一、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 | 第47-48页 |
二、结论:不构成法律理由 | 第48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赔偿范围的限制 | 第50-55页 |
第一节 车辆减值损失赔偿的具体条件 | 第50-52页 |
一、须有出售之可能性 | 第50-51页 |
二、须考虑车辆损害程度以及受损部位 | 第51页 |
三、须考虑因果关系之紧密度 | 第51页 |
四、须受车辆自身状况之限定 | 第51-52页 |
五、须由受侵害方承担举证责任 | 第52页 |
第二节 天价贬损赔偿之限制 | 第52-53页 |
一、极端情况 | 第52-53页 |
二、赔偿模式之构想 | 第53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一、著作及译著类 | 第56-57页 |
二、编著类 | 第57页 |
三、杂志类 | 第57-58页 |
四、学位论文类 | 第58-59页 |
五、报纸类 | 第59页 |
六、中文网站类 | 第59-61页 |
七、中译论文类 | 第61页 |
八、案例类 | 第61-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