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的自我接纳研究--以江苏省某医院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乳腺癌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1.1 乳腺癌的医学常识 | 第12页 |
2.1.2 乳腺癌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2 自我接纳的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2.2.1 自我接纳的概念 | 第13页 |
2.2.2 自我接纳的发生机制 | 第13-14页 |
2.2.3 提高自我接纳度的意义 | 第14-15页 |
2.3 身体意象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3.1 身体意象的概念 | 第15-16页 |
2.3.2 身体意象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3.1.1 自我认同理论 | 第18页 |
3.1.2 内在价值理论 | 第18-19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3.1 问卷法 | 第19-20页 |
3.3.2 访谈法 | 第20页 |
3.3.3 质性研究 | 第20页 |
3.4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3.5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3.6 研究伦理 | 第20-22页 |
3.6.1 知情同意 | 第21页 |
3.6.2 保密性 | 第21-22页 |
4. 女性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自我接纳的现状 | 第22-27页 |
4.1 认知机制 | 第22-24页 |
4.1.1 对身体意象的认知偏差 | 第22-23页 |
4.1.2 对癌症的认知偏差 | 第23-24页 |
4.2 应对方式 | 第24-25页 |
4.2.1 治疗回避 | 第24-25页 |
4.2.2 社交回避 | 第25页 |
4.3 情感机制 | 第25-27页 |
4.3.1 夫妻关系 | 第26页 |
4.3.2 亲子关系 | 第26-27页 |
5. 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自我接纳的小组干预研究 | 第27-34页 |
5.1 小组活动设计 | 第27-28页 |
5.1.1 小组的设计理念 | 第27页 |
5.1.2 小组目标 | 第27页 |
5.1.3 小组活动内容 | 第27-28页 |
5.2 小组初期 | 第28-29页 |
5.2.1 活动目标 | 第28页 |
5.2.2 活动内容 | 第28-29页 |
5.2.3 过程评估:组员关系的初步确立 | 第29页 |
5.3 小组中期 | 第29-31页 |
5.3.1 活动目标 | 第29页 |
5.3.2 活动内容 | 第29-30页 |
5.3.3 过程评估:组员的分享与成长 | 第30-31页 |
5.4 小组末期 | 第31-34页 |
5.4.1 活动目标 | 第31页 |
5.4.2 活动内容 | 第31-33页 |
5.4.3 过程评估:组员的自我接纳 | 第33-34页 |
6 乳腺癌乳房切除患者自我接纳小组工作的总体评估 | 第34-39页 |
6.1 小组工作的总体效果评估 | 第34-35页 |
6.1.1 目标的达成情况 | 第34页 |
6.1.2 活动内容的适合性 | 第34页 |
6.1.3 参加者的表现 | 第34-35页 |
6.1.4 社工人员表现 | 第35页 |
6.2 量表评估 | 第35-37页 |
6.3 后期回访评估 | 第37-39页 |
7 研究总结与反思 | 第39-45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39页 |
7.2 专业反思与讨论 | 第39-45页 |
7.2.1 关爱乳房健康:提升女性生命尊严 | 第39-40页 |
7.2.2 医务社工:助人自助与自我成长同步 | 第40-41页 |
7.2.3 医务社工:为患者提供个别化专业服务 | 第41-42页 |
7.2.4 医务社工:化解医患矛盾与冲突 | 第42-43页 |
7.2.5 医务社工:角色尴尬与困境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1 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接纳问卷 | 第50-52页 |
附录2 需求分析访谈提纲 | 第52-53页 |
附录3 半结构性访谈提纲 | 第53-54页 |
附录4 小组活动满意度调查表 | 第54-55页 |
附录5 小组计划书 | 第55-62页 |
附录6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