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1-20页 |
1.1 作物导入系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1 作物导入系的构建及特点 | 第12-13页 |
1.1.2 利用导入系定位QTL在不同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 植物表型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植物表型组的概念和特点 | 第15-16页 |
1.2.2 表型组学在不同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2.1 利用表型检测平台分析植株形态相关性状 | 第16-17页 |
1.2.2.2 利用表型检测平台分析植株根系相关性状 | 第17页 |
1.3 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23-24页 |
2.2.1 甘蓝型油菜表型考察实验 | 第23页 |
2.2.2 甘蓝型油菜生物量性状预测实验 | 第23-24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4-26页 |
2.3.1 甘蓝型油菜生物量预测模型分析 | 第24-25页 |
2.3.2 最佳预测模型的十倍交叉验证分析 | 第25页 |
2.3.3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2.3.4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的QTL分析 | 第25页 |
2.3.5 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预测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3页 |
3.1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的考察和数据提取 | 第26-28页 |
3.2 表型检测平台对甘蓝型油菜表型测量的性能评估 | 第28-29页 |
3.3 甘蓝型油菜生物量性状分析 | 第29-42页 |
3.3.1 甘蓝型油菜鲜重预测模型分析 | 第29-34页 |
3.3.2 甘蓝型油菜干重预测模型分析 | 第34-39页 |
3.3.3 最佳预测模型的十倍交叉验证分析 | 第39-41页 |
3.3.4 甘蓝型油菜模型预测鲜重和干重的QTL分析 | 第41-42页 |
3.4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析 | 第42-44页 |
3.5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3.6 甘蓝型油菜表型性状的QTL分析 | 第47-51页 |
3.7 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的预测分析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附图1 鲜重和干重的QTL在染色体上分布 | 第64-65页 |
附图2 41个表型性状的QTL在染色体上分布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