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高海拔地区岩质高边坡的温差效应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2页
        1.2.1 国内外岩质高边坡的研究现状第7-8页
        1.2.2 国内外岩石冻融理论研究现状第8-11页
        1.2.3 高海拔地区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第11-12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第14-19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14-17页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第14-15页
        2.1.2 气象水文条件第15-17页
    2.2 地质环境条件第17-19页
        2.2.1 地形地貌第17页
        2.2.2 地层岩性第17页
        2.2.3 地质构造第17-18页
        2.2.4 水文地质条件第18页
        2.2.5 不良地质现象第18-19页
第3章 研究区岩石的冻融力学试验研究第19-35页
    3.1 岩石冻融破坏分析第19-21页
        3.1.1 岩石的冻融破坏机理第19页
        3.1.2 岩石冻融损伤劣化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3.2 岩石的冻融力学试验第21-24页
        3.2.1 制作试件第21-22页
        3.2.2 循环冻融第22-23页
        3.2.3 压缩试验第23-24页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4-34页
        3.3.1 试件质量第24-25页
        3.3.2 单轴抗压强度第25-27页
        3.3.3 弹性参数第27-29页
        3.3.4 抗剪强度第29-33页
        3.3.5 岩石参数变化率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岩质高边坡温差效应机制的三维数值模拟第35-52页
    4.1 三维模型第35-38页
        4.1.1 软件简介第35页
        4.1.2 模型介绍第35-38页
        4.1.3 边界条件第38页
    4.2 3DEC与冻融试验的耦合第38-41页
        4.2.1 岩石破坏准则第38-40页
        4.2.2 节理破坏准则第40-41页
        4.2.3 自定义本构模型第41页
    4.3 模拟参数的选取第41-42页
    4.4 模拟结果分析第42-49页
    4.5 模拟结果准确性验证第49-51页
    4.6 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件一 部分关键代码第59-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驾驶行为在车队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公路钢桥腹板出平面疲劳细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