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

开埠以来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及其机理研究

内容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8-44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选题意义第19-20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6页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第26-31页
        1.3.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6-30页
        1.3.2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30-31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1-42页
        1.4.1 研究对象、范围与时段第31-35页
        1.4.2 资料采集及数据来源第35-37页
        1.4.3 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7-42页
    1.5 论文特色与创新第42-44页
2 海洋产业空间布局和演化理论分析第44-60页
    2.1 经典的空间布局理论与海洋产业第44-48页
    2.2 区域经济理论在海洋产业的运用第48-52页
    2.3 新制度经济学与海洋产业的关系第52-54页
    2.4 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理论研究重点第54-56页
    2.5 公司地理视角海洋产业空间分析第56-60页
3 晚清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及机理研究第60-114页
    3.1 晚清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进程第61-79页
        3.1.1 1840~1860年代海洋产业空间初步成型第61-69页
        3.1.2 1870~1880年代形成沿黄浦江的增长极第69-75页
        3.1.3 1890~1910年代产业空间带状发展形态第75-79页
    3.2 晚清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特征第79-91页
        3.2.1 海洋产业增长极三大效应第79-86页
        3.2.2 海洋产业结构的基本成型第86-89页
        3.2.3 航运与造船业的空间分异第89-91页
    3.3 晚清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机理第91-112页
        3.3.1 港口、海洋产业与城市空间的互动第91-97页
        3.3.2 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海洋产业空间第97-104页
        3.3.3 交易费用论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第104-108页
        3.3.4 人口和土地对海洋产业空间的作用第108-112页
    3.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4 民国时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及机理研究第114-151页
    4.1 民国时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进程第115-131页
        4.1.1 1912~1927年海洋产业空间阶段性扩张第118-123页
        4.1.2 1927~1937年海洋产业空间的均衡发展第123-126页
        4.1.3 1937~1945年海洋产业空间的剧烈变化第126-129页
        4.1.4 1945~1949年民族资本主导的产业复苏第129-131页
    4.2 民国时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特征第131-138页
        4.2.1 涉海企业数量的波动发展第131-133页
        4.2.2 海洋产业分布“西重东轻”第133-135页
        4.2.3 中资涉海企业的空间扩张第135-138页
    4.3 民国时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机理第138-149页
        4.3.1 战争及经济危机对海洋产业的影响第138-141页
        4.3.2 需求不足引起的海洋产业空间退化第141-146页
        4.3.3 工业化驱动下的海洋产业自我修复第146-149页
    4.4 本章小结第149-151页
5 解放初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及机理研究第151-181页
    5.1 解放初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进程第151-171页
        5.1.1 1949年上海涉海企业及海洋产业空间分布第151-163页
        5.1.2 1950年代公私合营引起海洋产业空间极化第163-170页
        5.1.3 1960年代国企为主体的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第170-171页
    5.2 解放初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特征第171-175页
        5.2.1 产业分布“从边缘到中心,从内陆到沿江”第171-174页
        5.2.2 海洋产业空间点状分布与行业单一经营模式第174-175页
    5.3 解放初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机理第175-179页
        5.3.1 制度变迁与海洋产业空间的重组第175-177页
        5.3.2 市场动力与海洋产业集聚和扩散第177-179页
    5.4 本章小结第179-181页
6 改革后上海海洋产业时空间演化一基于4432家涉海企业数据的分析第181页
7 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机理综合分析第181-231页
    7.1 港城互动机制决定海洋产业空间演化趋势第183-189页
        7.1.1 黄浦江港城一体格局与海洋产业集聚第183-188页
        7.1.2 港城空间分异下的海洋产业空间扩散第188-189页
    7.2 供给与需求决定海洋产业空间演化的速度第189-195页
        7.2.1 制度供给下国际联系与产业空间变化第189-192页
        7.2.2 需求侧投资、消费和出口与产业扩张第192-195页
    7.3 突发事件引发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的扰动第195-197页
        7.3.1 战争对海洋产业空间演化的短暂影响第195-196页
        7.3.2 经济危机与海洋产业空间演化的关系第196-197页
    7.4 土地和交易成本决定海洋产业的核心区位第197-201页
        7.4.1 土地和岸线成本与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第197-198页
        7.4.2 行政机关区位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影响第198页
        7.4.3 海关和船籍社对涉海企业空间的吸引第198-199页
        7.4.4 金融区位与海洋产业空间集聚的竞合第199-201页
    7.5 海洋交通运输业中大企业的空间引力作用第201-212页
        7.5.1 解放前大型洋行对涉海企业空间吸引第202-204页
        7.5.2 改革开放后大型航运企业空间引力圈第204-212页
    7.6 海洋船舶工业企业间空间挤压效应的分析第212-227页
        7.6.1 1978年海洋船舶工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第212-215页
        7.6.2 1978~1995年出现企业空间挤压现象第215-219页
        7.6.3 1996~2012船舶工业空间梯度圈层结构第219-226页
        7.6.4 船舶工业空间梯度圈层结构的形成机理第226-227页
    7.7 本章小结第227-23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231-240页
    8.1 研究结论第231-238页
        8.1.1 开埠以来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的进程第231-233页
        8.1.2 不同时期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的机理第233-235页
        8.1.3 上海海洋产业时空演化的模式及其意义第235-238页
    8.2 政策建议第238-239页
    8.3 展望第239-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53页
附录1第253页
附录2第253-254页
博士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54-255页
后记第255页

论文共2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111)表面低维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
下一篇:百菌清及其异构体降解菌株的分离、降解特性以及脱卤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