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木立芦荟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17页
    1.1 芦荟简介第12页
    1.2 芦荟中的化学成分第12-13页
        1.2.1 蒽醌、蒽酮、吡喃酮等小分子化合物第12-13页
        1.2.2 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其他化学成分第13页
    1.3 芦荟中的药理作用第13-14页
        1.3.1 抗菌抗炎作用第13页
        1.3.2 抗病毒作用第13-14页
        1.3.3 抗肿瘤作用第14页
        1.3.4 抗氧化作用第14页
        1.3.5 治疗烧伤、烫伤、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第14页
        1.3.6 芦荟的毒副作用第14页
    1.4 芦荟中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第14-15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响应曲面法优化木立芦荟提取工艺第17-22页
    2.1 仪器与试药第17-18页
    2.2 方法与结果第18-21页
        2.2.1 单因素试验第18-19页
        2.2.2 响应面分析法试验设计第19-21页
    2.3 讨论第21页
    2.4 结论第21-22页
第三章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制备木立芦荟的化学对照品第22-33页
    3.1 仪器与试药第22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22-32页
        3.2.1 木立芦荟粗提物的制备第22页
        3.2.2 色谱条件第22-23页
        3.2.3 大孔树脂柱层析第23页
        3.2.4 大孔树脂柱层析洗脱液的选择第23-24页
        3.2.5 快速制备色谱分离木立芦荟主要成分第24-32页
    3.3 讨论第32页
    3.4 结论第32-33页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鉴定木立芦荟中的化学成分第33-42页
    4.1 仪器与试药第33页
    4.2 方法与结果第33-41页
        4.2.1 分析条件第33-34页
        4.2.2 IT-TOF/MS质谱条件第34页
        4.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4页
        4.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4页
        4.2.5 木立芦荟中化合物定性鉴别结果第34-41页
    4.3 讨论第41页
    4.4 结论第41-42页
第五章 一测多评法在木立芦荟中的建立第42-56页
    5.1 仪器与试药第42页
    5.2 方法与结果第42-55页
        5.2.1 色谱条件第42-43页
        5.2.2 对照品储备液第43页
        5.2.3 供试品溶液第43页
        5.2.4 方法学考察第43-47页
        5.2.5 标准曲线法对样品含量测定第47-49页
        5.2.6 一测多评法的建立第49-52页
        5.2.7 一测多评法对样品含量测定第52-53页
        5.2.8 相对误差法评价标准曲线法与一测多评法第53-54页
        5.2.9 一测多评法第54-55页
    5.3 讨论第55页
    5.4 结论第55-56页
第六章 木立芦荟粉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研究第56-70页
    6.1 仪器与试药第56页
    6.2 色谱条件第56-57页
    6.3 溶液的制备第57页
        6.3.1 对照品溶液第57页
        6.3.2 供试品溶液第57页
    6.4 方法学考察第57-65页
        6.4.1 精密度实验第57-60页
        6.4.2 重复性实验第60-63页
        6.4.3 稳定性实验第63-65页
    6.5 样品测定第65-66页
    6.6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第66-67页
        6.6.1 参照峰的选择第66页
        6.6.2 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第66-67页
    6.7 主成分分析(PCA)第67页
    6.8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第67-68页
    6.9 讨论第68-69页
        6.9.1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68-69页
        6.9.2 紫外波长的选择第69页
    6.10 结论第69-7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7.1 总结第70页
    7.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硕士就读期间发表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群体感应抑制剂筛选及冬凌草甲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I活性研究
下一篇:醋柴胡多糖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作用及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