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汽车主动安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驾驶员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问题 | 第15-17页 |
第2章 纵向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2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考虑驾驶员风格的融合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19页 |
2.3 实现总体方案所需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驾驶员风格分类与行车特性分析 | 第21-33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驾驶员风格分类 | 第21-24页 |
3.2.1 志愿者与问卷调查 | 第21页 |
3.2.2 基于问卷对驾驶员分类 | 第21-24页 |
3.3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驾驶员行车特性分析 | 第24-31页 |
3.3.1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3.3.2 实验场景设计 | 第25-28页 |
3.3.3 驾驶模拟实验 | 第28-29页 |
3.3.4 驾驶模拟实验数据处理 | 第29-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车辆动力学系统建模与安全距离模型 | 第33-46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汽车动力学系统建模 | 第33-36页 |
4.2.1 PreScan功能与操作 | 第33-34页 |
4.2.2 PreScan动力学系统 | 第34-36页 |
4.3 车辆纵向逆动力学系统建模 | 第36-40页 |
4.3.1 油门与制动力控制切换逻辑 | 第36-37页 |
4.3.2 发动机逆动力学建模 | 第37-39页 |
4.3.3 制动系逆模型 | 第39-40页 |
4.4 安全距离模型建立 | 第40-44页 |
4.4.1 安全距离模型分析 | 第40-43页 |
4.4.2 基于驾驶风格的安全距离模型 | 第43-44页 |
4.5 危险指标参数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融合控制器设计 | 第46-56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驾驶员风格线上识别 | 第46-48页 |
5.3 自适应巡航上位控制器设计 | 第48-52页 |
5.3.1 最优控制系统理论 | 第49-50页 |
5.3.2 基于最优控制的ACC上位控制器 | 第50-52页 |
5.4 融合ACC系统的紧急避撞系统设计 | 第52-53页 |
5.5 下位控制器设计 | 第53-5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6章 基于PreScan的多种工况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6.1 引言 | 第56页 |
6.2 PreScan环境搭建与工况设置 | 第56-58页 |
6.3 自适应巡航工况仿真分析 | 第58-62页 |
6.4 融合自适应巡航的紧急避撞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