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微囊藻毒素对水稻的生态生理学效应及毒性机制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现状第10-12页
        1.1.1 水环境富营养化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2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第11页
        1.1.3 微囊藻毒素的分子致毒机理第11-12页
    1.2 微囊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效应第12-15页
        1.2.1 微囊藻毒素对动物的影响第12-13页
        1.2.2 微囊藻毒素对人类的影响第13页
        1.2.3 微囊藻毒素对水生植物的影响第13-14页
        1.2.4 微囊藻毒素对高等植物的影响第14-15页
    1.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5-18页
        1.3.1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第16页
        1.3.3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微囊藻毒素MC-LR对水稻的生长和光合系统的影响第18-25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18页
        2.2.2 方法第18-19页
    2.3 结果第19-23页
        2.3.1 MC-LR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第19-21页
        2.3.2 MC-LR暴露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1-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MC-LR在水稻叶片和根的累积及其对水稻的生理生化指标效应研究第25-38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25页
        3.2.2 水稻叶片和根中MC-LR累积量测定第25-26页
        3.2.3 水稻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_2~(·-)含量测定第26页
        3.2.4 水稻叶片和根粗酶液的制备和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6页
        3.2.5 水稻叶片和根中谷胱甘肽含量测定第26-27页
        3.2.6 水稻叶片和根中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第27页
        3.2.7 水稻根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第27页
        3.2.8 水稻根中蛋白磷酸酶含量测定第27页
        3.2.9 水稻叶片碱性磷酸酶活性第27页
        3.2.10 水稻叶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测定第27页
        3.2.11 水稻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测定第27-28页
    3.3 结果第28-35页
        3.3.0 MC-LR对水稻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_2~(·-)水平的影响第28页
        3.3.1 MC-LR暴露对水稻根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3.3.2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和根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第29-30页
        3.3.3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和根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3.3.4 MC-LR暴露对水稻根中蛋白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3.3.5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第32页
        3.3.6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第32-34页
        3.3.7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中蔗糖合成酶的影响第34页
        3.3.8 水稻叶片和根中MC-LR累积量测定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MC-LR对水稻毒性效应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第38-49页
    4.1 引言第38页
    4.2 实验材料第38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38页
    4.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8-41页
        4.3.1 水稻总RNA的提取第38-39页
        4.3.2 CDNA模板的制备第39页
        4.3.3 荧光定量PCR检测第39-41页
    4.4 结果第41-47页
        4.4.0 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第41-42页
        4.4.1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影响第42-44页
        4.4.2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碳合成相关基因的影响第44-45页
        4.4.3 MC-LR暴露对水稻叶片氧化磷酸化相关的影响第45-47页
    4.5 讨论第47-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第49-51页
    5.1 全文总结第49-50页
    5.2 创新点第50页
    5.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豚鼠、罗非鱼GILT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高寒草甸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对不同干扰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