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0-1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摘要 | 第14-16页 |
| Abstract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46页 |
| 1 黑腹果蝇生物学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 | 第18页 |
| 2 果蝇的危害 | 第18-19页 |
| 3 果蝇寄生蜂概述 | 第19-23页 |
| 3.1 果蝇寄生蜂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 3.2 果蝇寄生蜂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 第20-23页 |
| 4 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寄生蜂研究概况 | 第23-43页 |
| 4.1 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寄生蜂的寄主范围 | 第23-25页 |
| 4.2 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寄生蜂的寄生因子 | 第25-34页 |
| 4.3 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寄生蜂对黑腹果蝇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34-39页 |
| 4.4 小环腹瘿蜂属Leptopilina寄生蜂对黑腹果蝇体液免疫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5 布拉迪小环腹瘿蜂和异腹小环腹瘿蜂对寄主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0-43页 |
| 5 黑腹果蝇被寄生蜂寄生后产生的其他免疫反应 | 第43-44页 |
| 6 国内果蝇寄生蜂相关研究 | 第44页 |
| 7 毛锤角细蜂属Trichopria寄生蜂相关研究 | 第44-45页 |
| 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45-46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6-56页 |
| 1 黑腹果蝇寄生蜂诱捕装置 | 第46-48页 |
| 1.1 装置主体 | 第46页 |
| 1.2 装配方案 | 第46-47页 |
| 1.3 装置放置与回收 | 第47-48页 |
| 2 黑腹果蝇及其寄生蜂的饲养 | 第48-50页 |
| 2.1 黑腹果蝇的饲养 | 第48-49页 |
| 2.2 黑腹果蝇寄生蜂的饲养 | 第49-50页 |
| 2.2.1 寄生蜂食物的配制 | 第49页 |
| 2.2.2 黑腹果蝇寄生蜂的饲养 | 第49-50页 |
| 3 寄生蜂DNA的提取 | 第50页 |
| 4 引物设计 | 第50页 |
| 5 PCR扩增 | 第50-51页 |
| 6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51-52页 |
| 6.1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与电泳 | 第51页 |
| 6.2 50×TAE缓冲液配制方法 | 第51-52页 |
| 7 PCR产物回收纯化 | 第52页 |
| 8 荧光定量PCR | 第52-53页 |
| 8.1 引物及扩增效率 | 第52-53页 |
| 8.2 荧光定量PCR | 第53页 |
| 8.3 数据处理 | 第53页 |
| 9 黑腹果蝇寄生蜂解剖以及整体形态观察 | 第53-54页 |
| 9.1 寄生蜂发育形态观察 | 第53-54页 |
| 9.2 活体寄生蜂卵巢解剖观察 | 第54页 |
| 10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及超微结构观察 | 第54-55页 |
| 11 黑化反应实验 | 第55页 |
| 12 数据统计与显著性分析 | 第55-56页 |
| 第三章 黑腹果蝇寄生蜂的诱捕与鉴定 | 第56-61页 |
| 1 黑腹果蝇寄生蜂的获得 | 第56页 |
| 2 黑腹果蝇寄生蜂的形态学鉴定 | 第56-57页 |
| 3 黑腹果蝇寄生蜂的分子鉴定 | 第57-61页 |
| 第四章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生物学特性 | 第61-76页 |
| 1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发育状态划分及形态 | 第61-68页 |
| 2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寿命与生殖力 | 第68-71页 |
| 2.1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寿命 | 第68页 |
| 2.2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生殖力 | 第68-71页 |
| 3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不同日龄果蝇蛹的寄生偏好性 | 第71-72页 |
| 4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抗逆性 | 第72-74页 |
| 4.1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高低温的抗性 | 第72-73页 |
| 4.2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饥饿的抗性 | 第73-74页 |
| 5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其他寄生习性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寄生因子探索 | 第76-83页 |
| 1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雌性生殖系统及形态 | 第76-79页 |
| 2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类病毒颗粒分析 | 第79-83页 |
| 第六章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寄主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83-100页 |
| 1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黑腹果蝇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84-87页 |
| 2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黑腹果蝇Imd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87-90页 |
| 3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黑腹果蝇Toll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90-94页 |
| 4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对黑腹果蝇PO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94-100页 |
| 第七章 讨论与总结 | 第100-106页 |
| 1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为本地黑腹果蝇优势寄生蜂 | 第100页 |
| 2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寄生机制的探讨 | 第100-104页 |
| 3 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sp.的生防潜力探讨 | 第104-105页 |
| 4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05页 |
| 5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105页 |
| 6 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25页 |
| 附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