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绪论 | 第15-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商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4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1.1 户外空间 | 第17-18页 |
2.1.2 交往 | 第18页 |
2.1.3 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 | 第18-20页 |
2.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8页 |
2.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4页 |
2.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8页 |
2.3 环境心理学及行为学相关理论 | 第28-38页 |
2.3.1 环境知觉 | 第29-31页 |
2.3.2 个人空间与领地 | 第31-34页 |
2.3.3 行为和活动 | 第34-38页 |
2.4 大学生人际交往相关理论 | 第38-41页 |
2.4.1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 第38-39页 |
2.4.2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 第39-40页 |
2.4.3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需求 | 第40-41页 |
3 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评价的研究基础 | 第41-50页 |
3.1 术语界定 | 第41-42页 |
3.1.1 评价 | 第41页 |
3.1.2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3.2 相关评价研究 | 第42-46页 |
3.2.1 风景资源评价 | 第42-44页 |
3.2.2 使用后评价 | 第44页 |
3.2.3 户外交往空间评价 | 第44-46页 |
3.3 本案研究方法 | 第46-50页 |
3.3.1 层次分析法 | 第46-48页 |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8页 |
3.3.3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8-50页 |
4 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评价体系构建 | 第50-76页 |
4.1 评价目的 | 第50-51页 |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 | 第51-60页 |
4.2.1 评价因子选取原则 | 第51-52页 |
4.2.2 相关研究的评价因子 | 第52-53页 |
4.2.3 确定本研究评价因子 | 第53-60页 |
4.3 建立阶层式层次结构 | 第60-61页 |
4.4 构建AHP专家问卷并调查 | 第61-63页 |
4.4.1 评价主体 | 第61页 |
4.4.2 预实验 | 第61-62页 |
4.4.3 正式实验 | 第62-63页 |
4.5 确定权重向量(W) | 第63-73页 |
4.5.1 重要性标度 | 第63-65页 |
4.5.2 单个专家权重计算 | 第65-67页 |
4.5.3 矩阵一致性检验 | 第67-70页 |
4.5.4 群组评判权重计算 | 第70-73页 |
4.6 评价权重分析 | 第73-76页 |
5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户外交往空间评价实证研究 | 第76-117页 |
5.1 学校概况 | 第76-77页 |
5.2 构建评语集 | 第77-78页 |
5.3 构建FCE大众问卷并调查 | 第78-80页 |
5.3.1 评价主体 | 第78页 |
5.3.2 预实验 | 第78-79页 |
5.3.3 正式实验 | 第79-80页 |
5.4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 第80-81页 |
5.5 模糊合成各层评价向量 | 第81-82页 |
5.6 综合评分值计算及等级评定 | 第82-84页 |
5.7 评价结果分析 | 第84-117页 |
5.7.1 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84-92页 |
5.7.2 平均值分析 | 第92页 |
5.7.3 空间要素 | 第92-100页 |
5.7.4 景观要素 | 第100-104页 |
5.7.5 文化要素 | 第104-111页 |
5.7.6 设施要素 | 第111-115页 |
5.7.7 小结 | 第115-117页 |
6 本文创新点、讨论与结论 | 第117-121页 |
6.1 创新点 | 第117页 |
6.2 讨论 | 第117-120页 |
(1) 问题讨论 | 第117-118页 |
(2) 研究展望 | 第118-120页 |
6.3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6页 |
附录一 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空间因子权重调查(专家问卷) | 第126-128页 |
附录二 Matlab软件计算代码 | 第128-130页 |
附录三 浙大紫金港校区户外交往空间使用感调查问卷(大众问卷) | 第130-132页 |
附录四 浙大紫金港校区户外交往空间使用感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 第132-139页 |
附录五 STATA统计分析软件差异显著性分析代码 | 第139-142页 |
作者简历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