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工程肢解变更行为判断模型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选题来源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公路工程变更及违规行为综述 | 第14-23页 |
2.1 工程变更的概念 | 第14页 |
2.2 公路工程变更的分类 | 第14-16页 |
2.3 公路工程变更中存在的违规行为 | 第16-17页 |
2.4 肢解变更行为 | 第17-20页 |
2.4.1 公路桩号与工程量清单 | 第18页 |
2.4.2 肢解变更行为定义 | 第18页 |
2.4.3 肢解变更行为分类 | 第18-20页 |
2.5 肢解变更行为判断模型框架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桩号相关性及桩号肢解判断模型算法研究 | 第23-40页 |
3.1 桩号相关性判断模型 | 第23-29页 |
3.1.1 模型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3.1.2 数据采集 | 第24-26页 |
3.1.3 数据表准备 | 第26-27页 |
3.1.4 数据预处理 | 第27-28页 |
3.1.5 桩号相关性判断 | 第28-29页 |
3.2 桩号肢解判断模型 | 第29-39页 |
3.2.1 模型框架 | 第30-31页 |
3.2.1.1 行为特点分析 | 第30页 |
3.2.1.2 模型判断流程 | 第30-31页 |
3.2.2 变更清单相似度计算 | 第31-32页 |
3.2.3 变更内容相似度计算 | 第32-38页 |
3.2.3.1 句子相似度计算 | 第32-36页 |
3.2.3.2 段落相似度计算 | 第36-37页 |
3.2.3.3 变更内容相似度计算实现 | 第37-38页 |
3.2.4 桩号肢解判断方法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变更内容拆分判断模型算法研究 | 第40-52页 |
4.1 模型框架 | 第40-42页 |
4.1.1 行为特点分析 | 第40页 |
4.1.2 模型判断流程 | 第40-42页 |
4.2 工程量清单主成分分析 | 第42-47页 |
4.2.1 数据标准化 | 第42-44页 |
4.2.2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确定 | 第44-45页 |
4.2.3 主成分的确定 | 第45-47页 |
4.2.4 基本算法和步骤 | 第47页 |
4.3 主成分聚类分析 | 第47-51页 |
4.3.1 聚类方法选择 | 第48页 |
4.3.2 K-Means聚类方法 | 第48-51页 |
4.4 变更内容拆分判断方法 | 第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肢解变更行为判断实例分析 | 第52-67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52页 |
5.2 桩号肢解判断实例分析 | 第52-58页 |
5.2.1 桩号相关性判断 | 第52-54页 |
5.2.2 变更清单相似度判断 | 第54-56页 |
5.2.3 变更内容相似度判断 | 第56-58页 |
5.3 变更内容拆分判断实例分析 | 第58-65页 |
5.3.1 工程量清单主成分分析 | 第59-63页 |
5.3.2 主成分聚类分析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