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和人工蜂群算法的悬索桥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2.1 损伤识别的发展历史 | 第12页 |
1.2.2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2-19页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小波和人工蜂群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原理 | 第21-39页 |
2.1 小波分析理论 | 第21页 |
2.2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1-23页 |
2.3 几种常见的小波函数 | 第23-25页 |
2.3.1 Daubechies小波 | 第23-24页 |
2.3.2 Mexican Hat小波 | 第24页 |
2.3.3 Morlet小波 | 第24-25页 |
2.4 小波分析识别损伤位置的原理 | 第25-27页 |
2.4.1 小波变换识别奇异点位置的原理 | 第25-27页 |
2.4.2 小波基的选择 | 第27页 |
2.5 人工蜂群算法 | 第27-37页 |
2.5.1 人工蜂群算法的生物学机理 | 第28-29页 |
2.5.2 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2.5.3 人工蜂群算法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31-32页 |
2.5.4 人工蜂群算法的实现 | 第32-37页 |
2.5.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2.5.4.2 人工蜂群算法步骤 | 第35-37页 |
2.6 基于小波和人工蜂群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简支梁的损伤识别 | 第39-4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简支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3 简支梁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40-41页 |
3.4 简支梁损伤程度的识别 | 第41-45页 |
第四章 单跨悬索桥的结构损伤识别 | 第45-54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单跨悬索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4.3 单跨悬索桥结构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46-48页 |
4.4 单跨悬索桥结构损伤程度的识别 | 第48-54页 |
第五章 多跨悬索桥的结构损伤识别 | 第54-65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多跨悬索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5.3 多跨悬索桥结构损伤位置的识别 | 第56-57页 |
5.4 多跨悬索桥结构损伤程度的识别 | 第57-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