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

基于改进H-K模型的软岩隧洞施工时效性规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时空效应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应力释放率的研究第13-14页
        1.2.3 隧洞蠕变与本构模型的研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围岩应力及本构模型相关理论第17-30页
    2.1 隧洞围岩应力理论分析第17-18页
    2.2 隧洞施工的时空效应与应力释放分析第18-21页
        2.2.1 开挖的空间效应第19-20页
        2.2.2 软岩的时间效应第20页
        2.2.3 围岩应力释放率第20-21页
    2.3 岩石蠕变力学模型分析第21-28页
        2.3.1 力学模型简介第22-26页
        2.3.2 改进三参量(H-K)模型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隧洞应力释放的蠕变特征分析第30-52页
    3.1 FLAC3D5.0程序简介第30-31页
    3.2 改进三参量(H-K)模型的建立与实现第31-36页
        3.2.1 模型实现流程第31-32页
        3.2.2 模型网格与参数第32-34页
        3.2.3 控制应力释放率的实现第34-36页
    3.3 不同应力释放率对隧洞蠕变特征的影响第36-51页
        3.3.1 Burgers模型与改进三参量(H-K)模型的蠕变特征第37-38页
        3.3.2 围岩不同应力释放率的隧洞蠕变特征第38-43页
        3.3.3 上下台阶围岩不同应力释放率的隧洞蠕变特征第43-46页
        3.3.4 不同侧压力系数的影响第46-49页
        3.3.5 上下台阶不同施工间隔时间的影响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锦屏引水隧洞软岩段数值模拟蠕变特征分析第52-65页
    4.1 工程概述第52-56页
        4.1.1 术语说明第52-53页
        4.1.2 工程特征第53-54页
        4.1.3 地质地貌特征第54-56页
    4.2 隧洞施工与模拟计算第56-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后续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A第72-73页
附录B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小波和人工蜂群算法的悬索桥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背景下船舶跟踪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