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以“筑梦启航”项目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4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1-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页
    1.4 论文的创新第14-15页
2 研究设计第15-19页
    2.1 核心概念第15页
        2.1.1 大学生志愿者第15页
        2.1.2 公益实践能力第15页
    2.2 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1 增能理论第15页
        2.2.2 服务学习理论第15-16页
    2.3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第16-18页
    2.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4.1 问卷法第18页
        2.4.2 半结构访谈法第18页
        2.4.3 参与式观察法第18-19页
3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现状第19-31页
    3.1 “筑梦启航”项目概况第19页
    3.2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水平现状第19-31页
        3.2.1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参与基本情况第20-23页
        3.2.2 大学生志愿者的公益认知现状第23-25页
        3.2.3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中的组织协调能力现状第25-27页
        3.2.4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参与中的执行管理能力现状第27-31页
4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提升的实务过程第31-48页
    4.1 小组基本情况介绍第31-32页
    4.2 小组工作的介入模式第32-34页
        4.2.1 介入的模式选择第32-33页
        4.2.2 小组工作目标的确定第33-34页
    4.3 小组工作介入实施过程第34-48页
        4.3.1 小组初期第35-43页
        4.3.2 小组中期第43-48页
5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的效果评估第48-55页
    5.1 评估方法的选择第48页
    5.2 结果评估第48-55页
        5.2.1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参与基本情况第48-50页
        5.2.2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认知现状第50-52页
        5.2.3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组织协调能力第52-54页
        5.2.4 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执行管理能力第54-55页
6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55-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5-56页
        6.1.1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培训有效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第55页
        6.1.2 发展性小组模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公益实践能力的提高第55-56页
    6.2 反思与不足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A第62-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对当代中国女性发展影响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实务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