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流变性质研究 | 第12-13页 |
1.2.2 水泥水化反应和乳化沥青破乳反应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现状简析 | 第14-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原材料选择及试验方法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原材料选择 | 第17-25页 |
2.2.1 水泥 | 第17页 |
2.2.2 乳化沥青 | 第17-19页 |
2.2.3 减水剂 | 第19-21页 |
2.2.4 增稠剂 | 第21-23页 |
2.2.5 消泡剂 | 第23-25页 |
2.3 材料配合比及拌和工艺 | 第25-26页 |
2.4 试验仪器及方法 | 第26-30页 |
2.4.1 CA复合胶结料流变性质测定仪器及方法 | 第26-27页 |
2.4.2 CA复合胶结料水泥水化过程测定仪器及方法 | 第27-28页 |
2.4.3 CA复合胶结料电特性测量仪器及方法 | 第28-30页 |
2.4.4 CA复合胶结料微观结构测量仪器及方法 | 第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基于CA复合胶结料流变特性的硬化过程研究 | 第31-54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中流变性质研究 | 第31-41页 |
3.2.1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流变曲线 | 第31-35页 |
3.2.2 C/A对CA复合胶结料流变性质影响 | 第35-37页 |
3.2.3 外加剂对CA复合胶结料流变性质影响 | 第37-41页 |
3.3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触变性研究 | 第41-48页 |
3.3.1 材料触变性表征方式 | 第41-43页 |
3.3.2 硬化过程中CA复合胶结料的触变性 | 第43-45页 |
3.3.3 C/A对CA复合胶结料触变性影响 | 第45-47页 |
3.3.4 外加剂对CA复合胶结料触变性影响 | 第47-48页 |
3.4 CA胶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中黏度变化 | 第48-52页 |
3.4.1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中黏度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3.4.2 C/A对胶结料黏度影响 | 第50-51页 |
3.4.3 剪切速率对胶结料黏度影响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中流变参数分析 | 第54-70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CA复合胶结料流变模型 | 第54-60页 |
4.2.1 非牛顿流体流变模型 | 第54-56页 |
4.2.2 CA复合胶结料流变适用模型 | 第56-60页 |
4.3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中流变参数经时性 | 第60-64页 |
4.3.1 CA复合胶结料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参数 | 第60页 |
4.3.2 CA复合胶结料屈服应力经时性 | 第60-61页 |
4.3.3 CA复合胶结料流变指数经时性 | 第61-62页 |
4.3.4 CA复合胶结料稠度系数经时性 | 第62-63页 |
4.3.5 CA复合胶结料黏度经时性 | 第63-64页 |
4.4 CA复合胶结料流动度 | 第64-66页 |
4.5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流变性质表征 | 第66-69页 |
4.5.1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流变性质表征参数的选取 | 第66-67页 |
4.5.2 CA复合胶结料硬化过程屈服应力的预测模型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CA复合胶结料硬化机制研究 | 第70-86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CA复合胶结料水泥水化研究 | 第70-72页 |
5.2.1 CA复合胶结料硬化体系水化过程中温度变化 | 第70-71页 |
5.2.2 CA复合胶结料凝结时间及水化热 | 第71-72页 |
5.3 CA复合胶结料乳化沥青破乳研究 | 第72-75页 |
5.3.1 胶体Zeta电位 | 第72-73页 |
5.3.2 CA复合胶结料Zeta电位 | 第73-75页 |
5.4 水泥水化与乳化沥青破乳交互作用研究 | 第75-82页 |
5.4.1 基于电阻率法的水泥与乳化沥青交互作用研究 | 第75-77页 |
5.4.2 基于微观观测的水泥与乳化沥青交互作用研究 | 第77-82页 |
5.5 CA复合胶结料水泥水化乳化沥青破乳交互作用机制 | 第82-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