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 第14-21页 |
2.1 安全管理的概念 | 第14页 |
2.2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4-17页 |
2.2.1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 第15-16页 |
2.2.3 安全控制论理论 | 第16-17页 |
2.3 危险辨识与安全性评价技术 | 第17-20页 |
2.3.1 可能预防原则 | 第17-18页 |
2.3.2 多因素原则 | 第18页 |
2.3.3 工程项目危险因素的预防原则 | 第18页 |
2.3.4 工程项目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 第18-20页 |
2.3.5 避免或减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28页 |
3.1 恒安电力公司概况 | 第21-22页 |
3.1.1 恒安电力公司生产形势 | 第21页 |
3.1.2 恒安电力公司安全管理现状 | 第21-22页 |
3.2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4页 |
3.2.1 人的安全意识与专业知识存在欠缺 | 第22-23页 |
3.2.2 设备与机械本身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 第23页 |
3.2.3 对环境分析和把控能力不强 | 第23-24页 |
3.2.4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不完全 | 第24页 |
3.3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3.3.1 直接原因 | 第24-26页 |
3.3.2 深层原因 | 第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 第28-41页 |
4.1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的理念 | 第28页 |
4.2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 | 第28-29页 |
4.3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 第29-33页 |
4.3.1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危险源识别 | 第29-32页 |
4.3.2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危险源控制措施 | 第32-33页 |
4.4 恒安电力公司电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 第33-37页 |
4.4.1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 第33-34页 |
4.4.2 强化设备管控能力建设 | 第34-35页 |
4.4.3 及时对环境进行整治 | 第35页 |
4.4.4 强化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第35-37页 |
4.5 设计完善的监督运行体系 | 第37-40页 |
4.5.1 体系设计 | 第37-39页 |
4.5.2 运行程序及要求 | 第39-4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110kV宝云输变电工程安全管控实例分析 | 第41-49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1页 |
5.2 项目危险源识别 | 第41-44页 |
5.2.1 危险源识别 | 第41-42页 |
5.2.2 危险源来源 | 第42页 |
5.2.3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 | 第42-43页 |
5.2.4 危险源预控管理 | 第43-44页 |
5.3 项目安全管控措施 | 第44-47页 |
5.3.1 加强人的管理 | 第44页 |
5.3.2 做好设备的管控 | 第44-45页 |
5.3.3 提高环境风险管控能力 | 第45页 |
5.3.4 推行作业标准化 | 第45-47页 |
5.4 设计完善的监督体系 | 第47-48页 |
5.4.1 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 第47页 |
5.4.2 完善监督制度的考核 | 第47-48页 |
5.5 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第4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