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发电侧碳排放基本情况分析 | 第15-22页 |
2.1 我国电源结构、电力消费和发电侧碳排放基本情况 | 第15-18页 |
2.1.1 我国电源结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2.1.2 我国电力消费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2.1.3 我国发电侧碳排放现状 | 第17-18页 |
2.2 内蒙古发电侧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2.2.1 内蒙古发电侧概述 | 第18-20页 |
2.2.2 内蒙古电力消费情况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发电侧低碳电力评价体系及分析模型 | 第22-33页 |
3.1 低碳电力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3.1.1 发电侧低碳电力的含义 | 第22页 |
3.1.2 发电侧低碳发展的方向 | 第22-23页 |
3.2 发电侧低碳综合评价体系及碳排放相关分析模型 | 第23-32页 |
3.2.1 发电侧低碳综合评价体系 | 第23-27页 |
3.2.2 碳足迹测算模型 | 第27-29页 |
3.2.3 碳排放强度计算模型 | 第29页 |
3.2.4 基于灰色理论的碳排放量预测模型 | 第29-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内蒙古发电侧低碳发展实证分析 | 第33-46页 |
4.1 内蒙古能源及产业结构基本分析 | 第33-34页 |
4.2 内蒙古发电侧低碳综合评价及碳排放相关分析 | 第34-44页 |
4.2.1 内蒙古发电侧低碳综合评价分析 | 第34-39页 |
4.2.2 内蒙古发电侧碳足迹的测算分析 | 第39-41页 |
4.2.3 内蒙古发电侧碳排放强度计算分析 | 第41页 |
4.2.4 内蒙古发电侧碳排放量预测分析 | 第41-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内蒙古发电侧低碳发展建议及启示 | 第46-53页 |
5.1 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 第46-48页 |
5.2 建立政府引导的配套政策 | 第48-50页 |
5.3 建立低碳经济补偿机制 | 第50-51页 |
5.4 基于内蒙古发电侧低碳发展的启示 | 第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