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7-9页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概论第9-16页
    第1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设立的背景第9页
    第2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立法背景第9-11页
        一、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第10-11页
        二、践行国际公约义务的要求第11页
    第3节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之立法沿革第11-13页
    第4节 全国首例(以结案时间计)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案例及分析第13-16页
        一、案情介绍第13-14页
        二、案例分析第14-16页
第二章 域外关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类犯罪主体认定之比较第16-27页
    第1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类型犯罪主体的规定第16-18页
        一、法国刑法典中关于利用影响力交易犯罪的主体认定第16页
        二、日本刑法典中对第三者供贿罪主体的认定第16-17页
        三、西班牙刑法典中关于借助影响力交易犯罪主体的认定第17-18页
        四、意大利刑法典中关于“因吹嘘信誉受贿罪“主体的认定第18页
    第2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类型犯罪主体的规定第18-20页
        一、美国刑法典中关于“身边人”参与的贿赂类犯罪主体的认定第18-19页
        二、加拿大刑法典中关于影响力交易罪主体的规定第19页
        三、新加坡刑法典中关于利用影响力交易罪犯罪主体的认定第19-20页
    第3节 港、澳地区对影响力贿赂类犯罪主体的规定第20-21页
        一、香港地区对运用影响力贿赂类犯罪的主体的规定第20页
        二、澳门地区对利用影响力交易的规定第20-21页
    第4节 我国关于本罪主体的认定第21-27页
        一、关于“近亲属”的认定第21-24页
        二、关于“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的认定第24-26页
        三、关于“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第26-27页
第三章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关于主体认定的问题及完善第27-37页
    第1节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认定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7-30页
        一、本罪部分主体的概念缺乏明确性第27-28页
        二、本罪主体的范围不够宽泛第28-29页
        三、对单位主体行为缺乏规制第29-30页
    第2节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关于主体认定的完善第30-37页
        一、扩大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之范围第30-31页
        二、将单位纳入本罪主体第31-32页
        三、将请托人的行为定性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32-33页
        四、犯罪主体认定应重点围绕“影响力”第33-34页
        五、犯罪主体认定应与国际公约和国际通行规定保持一致第34-35页
        六、细化法律解释,明确“关系密切人”之内涵第35页
        七、确立对“关系密切”之具体判定方法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范性解读
下一篇:“凶宅”买卖合同效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