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2.1 产业结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产业关联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3 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概述 | 第19-25页 |
2.1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1.1 主导产业概述 | 第19-20页 |
2.1.2 相关产业概述 | 第20页 |
2.1.3 产业结构升级判断标准 | 第20-22页 |
2.2 产业关联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22-24页 |
2.2.1 产业关联网络的矩阵表示 | 第22-23页 |
2.2.2 产业关联网络分析的指标 | 第23-24页 |
2.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3.1 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1 整体经济水平不高 | 第25-26页 |
3.1.2 经济发展内驱力不足 | 第26页 |
3.2 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2.1 整体产业结构现状 | 第26-27页 |
3.2.2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 第27-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安徽省产业结构关联特征 | 第29-34页 |
4.1 产业部门调整与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4.1.1 产业部门合并调整 | 第29-30页 |
4.1.2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 第30页 |
4.2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 | 第30-33页 |
4.2.1 影响力系数 | 第30-31页 |
4.2.2 感应度系数 | 第31-33页 |
4.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安徽省产业关联网络特征 | 第34-51页 |
5.1 产业关联网络测度的可能性 | 第34-35页 |
5.1.1 网络测度的前提 | 第34-35页 |
5.1.2 产业关联网络的小世界性 | 第35页 |
5.2 产业关联网络的整体特征 | 第35-39页 |
5.2.1 产业关联网络拓扑图 | 第35-38页 |
5.2.2 产业关联网络密度和中心势 | 第38-39页 |
5.3 产业关联网络的个体特征 | 第39-42页 |
5.3.1 点度中心度 | 第40-41页 |
5.3.2 中间中心度 | 第41-42页 |
5.4 凝聚子群分析 | 第42-49页 |
5.4.1 K-core分析 | 第42-44页 |
5.4.2 凝聚子群划分 | 第44-49页 |
5.5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4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建议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