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思路框架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8-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一带一路 | 第18页 |
2.1.2 技术创新效率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2.2.1 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技术创新理论 | 第20-21页 |
2.2.3 技术创新效率理论 | 第21页 |
2.2.4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 | 第21-22页 |
2.2.5 区域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3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 第24-31页 |
3.1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发展投入现状 | 第24-27页 |
3.1.1 知识研发阶段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商业应用阶段技术创新投入现状 | 第25-27页 |
3.2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发展产出现状 | 第27-31页 |
3.2.1 知识研发阶段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 第27-28页 |
3.2.2 商业应用阶段技术创新产出现状 | 第28-31页 |
4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模型构建 | 第31-39页 |
4.1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4.1.1 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4.1.2 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4.2 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的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4.2.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4页 |
4.2.2 投入产出指标的框架 | 第34-35页 |
4.2.3 知识研发阶段投入产出指标 | 第35-36页 |
4.2.4 商业应用阶段投入产出指标 | 第36页 |
4.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36-39页 |
4.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36页 |
4.3.2 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 第36-37页 |
4.3.3 指标选取的合理性检验 | 第37-39页 |
5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9-61页 |
5.1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 | 第39-54页 |
5.1.1 知识研发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 | 第39-46页 |
5.1.2 商业应用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静态分析 | 第46-54页 |
5.2 我国“一带一路”地区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54-61页 |
5.2.1 知识研发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55-57页 |
5.2.2 商业应用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57-6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1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1-6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