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哲学基础探究--从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性的具体批判谈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选题的立论依据及文章创新点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的写作逻辑及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从批判对象的转变看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 | 第15-35页 |
2.1 对宗教和哲学的批判 | 第15-19页 |
2.1.1 德国哲学对宗教的批判 | 第15-16页 |
2.1.2 马克思对德国哲学的批判 | 第16-17页 |
2.1.3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第17-19页 |
2.2 对理性国家观的社会批判 | 第19-24页 |
2.2.1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 第19-21页 |
2.2.2 国家观批判凸显的方法论缺陷 | 第21-22页 |
2.2.3 转向经济学研究的必然性 | 第22-24页 |
2.3 对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性批判 | 第24-30页 |
2.3.1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展开 | 第24-26页 |
2.3.2 经济学与哲学的相辅相成 | 第26-27页 |
2.3.3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 | 第27-30页 |
2.4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具体批判 | 第30-35页 |
2.4.1 对知性逻辑的方法论批判 | 第30-32页 |
2.4.2 斯密的教条和李嘉图的难题 | 第32-33页 |
2.4.3 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资本论》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 第35-49页 |
3.1 《资本论》中的表达方式 | 第35-42页 |
3.1.1 《资本论》中的抽象分析 | 第36-38页 |
3.1.2 从抽象分析上升到具体批判 | 第38-40页 |
3.1.3 从抽象开始和上升到具体的双重必要性 | 第40-42页 |
3.2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双重超越 | 第42-49页 |
3.2.1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抽象范畴的超越 | 第43-45页 |
3.2.2 对黑格尔抽象理念的超越 | 第45-46页 |
3.2.3 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和最终灭亡 | 第46-49页 |
第四章 《资本论》的哲学基础 | 第49-65页 |
4.1 作为方法论基础的辩证法 | 第49-54页 |
4.1.1 事物发展中的矛盾运动 | 第50-51页 |
4.1.2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 第51-53页 |
4.1.3 具体总体的辩证法 | 第53-54页 |
4.2 辩证法与认识论 | 第54-59页 |
4.2.1 《资本论》中的认识对象 | 第55-56页 |
4.2.2 对历史的认识 | 第56-58页 |
4.2.3 认识论的辩证原则 | 第58-59页 |
4.3 辩证法与本体论 | 第59-65页 |
4.3.1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存在的必要性 | 第59-61页 |
4.3.2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特征 | 第61-62页 |
4.3.3 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 第62-65页 |
第五章 《资本论》视域下的人和世界 | 第65-70页 |
5.1 人的现实性和历史主体性 | 第65-67页 |
5.2 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象性活动 | 第67-68页 |
5.3 人与世界关系的论述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