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事件可信度识别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6页
        1.2.1 事件可信度的语言学基础第15-17页
        1.2.2 事件可信度语料库建设第17-19页
        1.2.3 基于规则方法的事件可信度识别第19-20页
        1.2.4 基于统计方法的事件可信度识别第20-22页
        1.2.5 不确定和否定信息识别第22-24页
        1.2.6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第24-26页
    1.3 研究内容第26-28页
    1.4 本文组织第28-30页
第2章 事件可信度表示体系第30-37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事件情态和事件相关源第30-32页
    2.3 事件可信度取值第32-34页
    2.4 事件可信度表示体系第34-37页
第3章 基于结合句法路径的神经网络的不确定和否定作用范围识别第37-67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基于CNN的不确定和否定作用范围识别第38-43页
        3.2.1 词语的标签第38-39页
        3.2.2 输入表示第39-41页
        3.2.3 使用CNN学习句法路径的特征表示第41-42页
        3.2.4 作用范围识别第42-43页
    3.3 基于两层双向LSTM的不确定和否定作用范围识别第43-49页
        3.3.1 词语的标签第45页
        3.3.2 输入表示第45-46页
        3.3.3 利用双向LSTM神经网络学习句法路径的特征表示第46-48页
        3.3.4 作用范围识别第48-49页
    3.4 实验与分析第49-66页
        3.4.1 实验设置第49-53页
        3.4.2 实验性能和分析第53-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句子级事件可信度识别第67-92页
    4.1 引言第67-70页
    4.2 基本信息第70-72页
        4.2.1 事件第70页
        4.2.2 源引入谓词第70页
        4.2.3 相关源第70-71页
        4.2.4 不确定和否定线索词第71-72页
    4.3 基本信息的识别第72-76页
        4.3.1 事件识别第72页
        4.3.2 源引入谓词识别第72-75页
        4.3.3 事件相关源识别第75页
        4.3.4 不确定和否定线索词识别第75-76页
    4.4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事件可信度识别模型第76-81页
        4.4.1 输入表示第77-78页
        4.4.2 判别器第78-80页
        4.4.3 生成器第80页
        4.4.4 模型的训练第80-81页
    4.5 实验与分析第81-91页
        4.5.1 实验设置第81-84页
        4.5.2 实验性能和分析第84-91页
    4.6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基于对抗网络的篇章级事件可信度识别第92-113页
    5.1 引言第92-93页
    5.2 语料库资源第93-94页
    5.3 语料库标注第94-98页
        5.3.1 事件可信度取值第94-95页
        5.3.2 篇章级事件可信度标注规则第95页
        5.3.3 句子级事件可信度标注规则第95-97页
        5.3.4 标注过程第97-98页
    5.4 语料库分析第98-101页
        5.4.1 统计分析第98-100页
        5.4.2 一致性分析第100-101页
    5.5 基于对抗神经网络的篇章级事件可信度识别模型第101-105页
        5.5.1 模型结构第102-104页
        5.5.2 对抗训练第104页
        5.5.3 篇章级和句子级事件可信度识别的联合模型第104-105页
    5.6 实验与分析第105-111页
        5.6.1 实验设置第105-106页
        5.6.2 实验性能和分析第106-111页
    5.7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6.1 总结第113-114页
    6.2 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3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漆黄素抗抑郁作用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应激后Ahi1小鼠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横向预应力框架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