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9-1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3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调查问卷基本结构与结果分析 | 第15-21页 |
3.1 问卷基本结构 | 第15页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15-21页 |
4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问题及其表现 | 第21-24页 |
4.1 社会公德价值观问题及其表现 | 第21页 |
4.2 学业道德价值观问题及其表现 | 第21-22页 |
4.3 恋爱与家庭道德价值观问题及其表现 | 第22-24页 |
5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4-31页 |
5.1 道德教育环境方面 | 第24-26页 |
5.1.1 传统道德文化传承的断裂 | 第24页 |
5.1.2 西方不良文化的冲击 | 第24-25页 |
5.1.3 社会舆论的误导 | 第25-26页 |
5.2 道德教育方法方面 | 第26-29页 |
5.2.1 道德认知教育浮浅 | 第26-27页 |
5.2.2 道德情感教育缺失 | 第27-28页 |
5.2.3 道德行为教育忽略 | 第28-29页 |
5.3 道德教育客体方面 | 第29-31页 |
5.3.1 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 第29页 |
5.3.2 对道德价值的漠视 | 第29-31页 |
6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 第31-42页 |
6.1 加强校园媒体道德价值的引领作用 | 第31-34页 |
6.1.1 加强道德理想教育和道德信仰教育 | 第31-32页 |
6.1.2 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自觉精神 | 第32-33页 |
6.1.3 加强媒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 第33-34页 |
6.2 强化高校道德价值观课程教育主渠道作用 | 第34-36页 |
6.2.1 发挥道德价值观课堂教育的优势 | 第34-35页 |
6.2.2 增加道德价值观课堂教育的内容 | 第35-36页 |
6.3 重视道德价值观的践行教育 | 第36-38页 |
6.3.1 充分认识践行教育的意义 | 第36-37页 |
6.3.2 不断丰富践行教育的方法 | 第37-38页 |
6.4 发挥社团组织的道德价值观教育作用 | 第38-40页 |
6.4.1 丰富社团组织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活动形式 | 第38-39页 |
6.4.2 创新社团组织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活动内容 | 第39页 |
6.4.3 建立社团组织道德价值观教育的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6.5 结合法律教育进行道德价值观教育 | 第40-42页 |
6.5.1 法律指引与道德认知相结合 | 第41页 |
6.5.2 法律预测与道德行为选择相结合 | 第41页 |
6.5.3 法律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 | 第41页 |
6.5.4 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