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致谢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中预计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第14-1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1 入世15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竞争格局概况 | 第18-25页 |
1.1 入世以来进口分账电影与国内电影发展情况概述 | 第22-23页 |
1.2 后大片时代的思考:新政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 第23-25页 |
2 取长补短: 2001—2014 年十五部进口高票房分账电影 | 第25-42页 |
2.1 15 部进口大片概况 | 第26-29页 |
2.2 解读 2001—2014 进口分账电影 | 第29-38页 |
2.2.1 从类型和题材上来看 | 第30-32页 |
2.2.2 从制作和投入程度来看 | 第32-34页 |
2.2.3 高明的叙事技巧和良好的观影体验 | 第34-38页 |
2.3 进口分账电影:内容与技术从相逢到渐行渐远 | 第38-42页 |
2.3.1 技术特效炫目内容硬伤显现 | 第38-39页 |
2.3.2 强行植入中国式元素 | 第39-42页 |
3 入世以来我国电影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42-47页 |
3.1 对剧本创作和投资的忽视 | 第42-43页 |
3.2 循环反复营造中国式奇观 | 第43-44页 |
3.3 创新程度不够,雷同现象明显 | 第44-45页 |
3.4 思想主题的新意和深度都不够 | 第45-47页 |
4 进口大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 | 第47-54页 |
4.1 电影内容拍摄制作方面 | 第47-49页 |
4.1.1 类型题材 | 第47-48页 |
4.1.2 语言 | 第48页 |
4.1.3 拍摄场地与明星制 | 第48-49页 |
4.2 电影内容创作方面 | 第49-52页 |
4.2.1 悠久的文化传统是电影发展的源泉 | 第49-50页 |
4.2.2 深入挖掘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第50-52页 |
4.3 政策对电影内容生产的影响 | 第52-54页 |
5 我国电影内容生产的转型思路 | 第54-59页 |
5.1 从“营销”为中心到以“故事与营销并重”为中心 | 第54-55页 |
5.2 从“中国式奇观”到“中国式风格” | 第55-56页 |
5.3 从“生搬硬套中国文化”到“理解和创造性利用中国文化” | 第56-57页 |
5.4 政策思路的转变:从“输血”到“造血”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