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熟相调节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表第12-13页
1 前言第13-18页
    1.1 我国棉花种植现状及问题第13-14页
    1.2 国内外机采棉技术的现状及要求第14页
    1.3 长江流域棉花种植业存在问题及出路第14-15页
    1.4 缓(控)释肥氮素对棉花产量和株型的影响第15-16页
    1.5 熟相调控与棉花集中吐絮第16-17页
    1.6 缓(控)释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第17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8-22页
    2.1 试验设计第18页
    2.2 调查与测定项目第18-21页
        2.2.1 农艺性状第18-19页
        2.2.2 产量及其构成第19页
        2.2.3 不同器官干物重第19页
        2.2.4 叶面积指数、叶角、叶绿素、荧光及冠层光强分布第19页
        2.2.5 棉株株型和熟相第19-20页
        2.2.6 吐絮率第20页
        2.2.7 全氮含量测定第20页
        2.2.8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2.9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2.10 蔗糖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测定第20-21页
        2.2.11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测定第21页
        2.2.12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21页
    2.3 数据处理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59页
    3.1 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22-23页
    3.2 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3-31页
        3.2.1 对生育期的影响第23-24页
        3.2.2 对现蕾数及现蕾强度的影响第24-25页
        3.2.3 对成铃数及成铃强度的影响第25-27页
        3.2.4 对吐絮率及吐絮强度的影响第27-28页
        3.2.5 对干物重的影响第28-29页
        3.2.6 对氮素积累的影响第29-31页
    3.3 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的影响第31-40页
        3.3.1 对最终株高的影响第31页
        3.3.2 对果枝台数的影响第31-32页
        3.3.3 对果节数的影响第32-33页
        3.3.4 对节枝比的影响第33-34页
        3.3.5 对果枝长度的影响第34页
        3.3.6 对主茎节间长度的影响第34-35页
        3.3.7 对果节间长度的影响第35-36页
        3.3.8 对主茎节间和果节间直径的影响第36-37页
        3.3.9 对果枝弯曲度和果枝向值的影响第37-38页
        3.3.10 对叶面积指数和MTA的影响第38-39页
        3.3.11 对棉株中下部透光率影响第39-40页
    3.4 株型与现蕾、成铃的关系第40-42页
        3.4.1 株型与蕾数的关系第40-41页
        3.4.2 株型与成铃强度的关系第41-42页
    3.5 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熟相的影响第42-47页
        3.5.1 对黄叶率的影响第42-43页
        3.5.2 对铃叶比的影响第43-44页
        3.5.3 对主茎和果枝红茎比的影响第44-45页
        3.5.4 对脱叶率的影响第45-46页
        3.5.5 对吐絮节位的影响第46-47页
    3.6 熟相和吐絮的关系第47-48页
    3.7 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叶片生理特征影响第48-56页
        3.7.1 对叶片SPAD值的影响第48-49页
        3.7.2 对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第49-51页
        3.7.3 对碳代谢特征的影响第51-54页
        3.7.4 对叶片氮代谢影响第54-56页
    3.8 叶片生理指标与株型、熟相的关系第56-59页
        3.8.1 叶片碳代谢物质及酶活性与株型、熟相的关系第56-58页
        3.8.2 叶片氮代谢物质及酶活性与株型、熟相的关系第58-59页
4 小结与讨论第59-62页
    4.1 缓释肥于2-4叶期施用,且施氮量在90kg·hm~(-2)左右能获得高的产量第59页
    4.2 缓释肥氮素合理运筹有利于调控株型和熟相,实现集中成铃和吐絮,为机采棉提供轻简化施肥技术支撑第59-60页
    4.3 缓释肥合理运筹协调了小麦后直播棉棉碳氮生理代谢,为形成适于机采的株型和熟相,实现集中成铃和吐絮提供了良好的的生理基础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芩和粘毛黄芩的黄芩苷积累及合成关键酶基因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人机图像的小麦出苗均匀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