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黄芩和粘毛黄芩的黄芩苷积累及合成关键酶基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1 黄芩属药用植物研究概况第11-13页
        1.1.1 黄芩属植物概况第11页
        1.1.2 黄芩研究概况第11-12页
        1.1.3 粘毛黄芩研究概况第12-13页
    1.2 黄芩和粘毛黄芩药用活性成分黄芩苷的研究概况第13-19页
        1.2.1 黄芩苷的药用价值第13-15页
        1.2.2 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传统的代谢途径第15-17页
        1.2.3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第17-18页
        1.2.4 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第18-19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3页
第2章 黄芩和粘毛黄芩药用活性成分黄芩苷的累积及变化第23-33页
    2.1 前言第23-24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24页
        2.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2.2 主要仪器第24页
        2.2.3 主要试剂第24页
    2.3 色谱条件第24-25页
    2.4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4.1 标品溶液的制备第25-26页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6页
        2.4.3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26页
        2.4.4 精密度实验第26-27页
        2.4.5 稳定性实验第27页
        2.4.6 重复性实验第27页
        2.4.7 加样回收率实验第27页
        2.4.8 样品测定第27-28页
        2.4.9 数据分析第28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2.5.1 黄芩不同部位黄芩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第28-29页
        2.5.2 粘毛黄芩不同部位黄芩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第29页
        2.5.3 黄芩和粘毛黄芩不同部位黄芩苷含量的对比分析第29-30页
    2.6 讨论第30-33页
第3章 黄芩苷合成途径3个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第33-63页
    3.1 前言第33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3-34页
        3.2.1 实验材料第33页
        3.2.2 主要仪器第33-34页
        3.2.3 主要试剂第34页
    3.3 实验方法第34-40页
        3.3.1 黄芩及粘毛黄芩不同部位不同月份总RNA的提取第34-35页
        3.3.2 总RNA质量检测第35页
        3.3.3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35页
        3.3.4 粘毛黄芩黄芩苷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同源克隆的引物设计第35-36页
        3.3.5 普通PCR扩增反应第36-37页
        3.3.6 PCR产物胶回收第37页
        3.3.7 亚克隆及测序第37-39页
        3.3.8 Real-time PCR第39-40页
        3.3.9 数据分析第40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0-61页
        3.4.1 黄芩和粘毛黄芩总RNA的提取结果第40-41页
        3.4.2 粘毛黄芩关键酶基因引物验证及克隆结果第41-46页
        3.4.3 Real-time PCR引物的验证及克隆结果第46-48页
        3.4.4 Real-time PCR溶解曲线和扩增曲线结果第48-51页
        3.4.5 黄芩和粘毛黄芩CLL-7基因生长期各部位的表达分析第51-53页
        3.4.6 黄芩和粘毛黄芩FNSⅡ-1基因生长期各部位的表达分析第53-56页
        3.4.7 黄芩和粘毛黄芩FNS Ⅱ-2基因生长期各部位的表达分析第56-59页
        3.4.8 回归分析第59-61页
    3.5 讨论第61-63页
第4章 粘毛黄芩SvFNS Ⅱ-2基因的cDNA完全编码序列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3-87页
    4.1 前言第63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4.2.1 实验材料第63页
        4.2.2 主要仪器第63-64页
        4.2.3 主要试剂第64页
    4.3 实验方法第64-68页
        4.3.1 粘毛黄芩SvFNSⅡ-2基因3'RACE克隆第64-66页
        4.3.2 粘毛黄芩SvFNSⅡ-2基因5'侧翼克隆第66-67页
        4.3.3 粘毛黄芩SvFNS Ⅱ-2基因cDNA完全编码序列克隆第67页
        4.3.4 粘毛黄芩SvFNSⅡ-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7-6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8-85页
        4.4.1 粘毛黄芩SvFNS Ⅱ-2基因3'RACE克隆结果第68-70页
        4.4.2 粘毛黄芩SvFNS Ⅱ-2基因5'同源克隆结果第70-72页
        4.4.3 粘毛黄芩SvFNS Ⅱ-2基因cDNA完全编码序列克隆结果第72-75页
        4.4.4 粘毛黄芩SvFNS Ⅱ-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5-85页
    4.5 讨论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化学成分分析的广西化橘红种植适宜性研究
下一篇:缓释肥氮素运筹对小麦后直播棉株型和熟相调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