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股权激励方案探讨--以阿拉善盟J合作社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4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论文的拟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农民合作社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2.1.1 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农民合作社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 股权激励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2.1 股权激励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3 内蒙古农民合作社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行性 | 第22-28页 |
3.1 内蒙古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3.2 内蒙古农民合作社利益分配现状 | 第25页 |
3.3 内蒙古农民合作社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3.4 内蒙古农民合作社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行性 | 第26-28页 |
3.4.1 外部环境 | 第26-27页 |
3.4.2 内部环境 | 第27-28页 |
4 J合作社薪酬体系现状 | 第28-33页 |
4.1 J合作社概况 | 第28-30页 |
4.2 J合作社薪酬体系现状 | 第30-31页 |
4.2.1 工资方案现状 | 第30页 |
4.2.2 奖金激励情况 | 第30-31页 |
4.2.3 职能培训情况 | 第31页 |
4.3 J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4.3.1 驼奶产量较少 | 第31-32页 |
4.3.2 驼奶销售渠道狭窄 | 第32页 |
4.3.3 贫困户对合作社事务参与度低 | 第32-33页 |
5 J合作社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 第33-48页 |
5.1 J合作社实施股权激励的自身条件 | 第33页 |
5.2 股权激励模式选择 | 第33-36页 |
5.2.1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 第33-34页 |
5.2.2 股权激励模式比较及选择分析 | 第34-36页 |
5.3 虚拟股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 第36-45页 |
5.3.1 购股资金的来源 | 第36-37页 |
5.3.2 激励对象的确定 | 第37页 |
5.3.3 内部价格的确定 | 第37-40页 |
5.3.4 授予条件 | 第40-44页 |
5.3.5 行权条件 | 第44页 |
5.3.6 退出机制 | 第44-45页 |
5.4 实施流程 | 第45-46页 |
5.5 合作社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保障措施 | 第46-48页 |
5.5.1 提高合作社的销售业绩 | 第46页 |
5.5.2 建立激励成员档案 | 第46-47页 |
5.5.3 开展激励方案培训 | 第47页 |
5.5.4 动员贫困户参与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