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9-11页 |
1.3 粮食安全的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3.1 粮食安全的内涵 | 第11页 |
1.3.2 粮食安全的研究态势 | 第11-13页 |
1.4 生态安全视角下的粮食安全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4.1 生态安全的内涵 | 第13页 |
1.4.2 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关系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5.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 | 第14-15页 |
1.5.2 空间自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1.5.3 农业—生态协调度理论 | 第16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7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 第17-18页 |
1.8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9 研究创新 | 第19-20页 |
第2章 粮食主产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及实证分析 | 第20-36页 |
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 | 第20页 |
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模型 | 第20-23页 |
2.2.1 当量生态服务价值模型 | 第20-21页 |
2.2.2 单位生态服务价值模型 | 第21页 |
2.2.3 生态服务价值动态调整模型 | 第21-22页 |
2.2.4 Costanza模型的ESV动态算式 | 第22-23页 |
2.3 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评估实证结果 | 第23-30页 |
2.3.1 粮食主产区单位当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_a测算 | 第23-25页 |
2.3.2 粮食主产区生态服务价值动态模型调整系数 | 第25-27页 |
2.3.3 粮食主产区生态服务价值与耕地ESV贡献率 | 第27-28页 |
2.3.4 粮食主产区食物生产与原材料供给ESV及其贡献率 | 第28-30页 |
2.4 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分析 | 第30-34页 |
2.4.1 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粮食供给服务价值与能力 | 第30-31页 |
2.4.2 粮食主产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耕地 ESV 贡献率分析 | 第31-32页 |
2.4.3 粮食主产区食物生产与原材料供给的 ESV 贡献率分析 | 第32-33页 |
2.4.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粮食主产区粮食产能与生态价值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6-45页 |
3.1 空间自相关内涵与模型构建 | 第36-38页 |
3.1.1 全局空间自相关 | 第36页 |
3.1.2 局部空间自相关 | 第36-37页 |
3.1.3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 第37-38页 |
3.2 生态服务价值与粮食产能空间自相关及分异的实证分析 | 第38-43页 |
3.2.1 单变量空间自相关及分异 | 第38-39页 |
3.2.2 双变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3.2.3 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与生态价值的协调度分析 | 第45-51页 |
4.1 协调度内涵 | 第45页 |
4.2 粮食产量与生态价值协调度模型 | 第45-47页 |
4.3 研究年份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协调度 | 第47-49页 |
4.4 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协调度的时空分异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讨论 | 第51-5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5.3 讨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