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水通道白 | 第12-20页 |
1.1.1 水通道蛋白的发现 | 第12页 |
1.1.2 水通道蛋白的家族成员 | 第12-14页 |
1.1.3 水通道蛋白的结构 | 第14-15页 |
1.1.4 水通道蛋白的功能 | 第15-20页 |
1.1.4.1 水通道蛋白与植物根系和叶片中的水分运输 | 第15-17页 |
1.1.4.2 水通道蛋白对矿物质吸收 | 第17-18页 |
1.1.4.3 水通道蛋白与植物发育 | 第18-19页 |
1.1.4.4 植物激素 | 第19-20页 |
1.1.4.5 水通道蛋白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 | 第20页 |
1.2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简介 | 第20-22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4.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2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4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质粒和菌株 | 第25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6-42页 |
2.4.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页 |
2.4.2 总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26页 |
2.4.3 总RNA的提取 | 第26-28页 |
2.4.4 DNA的合成 | 第28-29页 |
2.4.5 基因扩增 | 第29页 |
2.4.6 PCR扩增产物胶回收纯化 | 第29页 |
2.4.7 感受态细胞制备过程 | 第29-30页 |
2.4.8 T载体构建与转化 | 第30-31页 |
2.4.9 菌液PCR阳性验证及质粒提取 | 第31-32页 |
2.4.10 酶切验证和测序 | 第32-33页 |
2.4.11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3页 |
2.4.1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33-34页 |
2.4.13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植株阳性验证 | 第34-35页 |
2.4.13.1 转化杨树和烟草 | 第34-35页 |
2.4.13.2 转基因植株阳性验证 | 第35页 |
2.4.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 | 第35页 |
2.4.14 GUS染色实验 | 第35-37页 |
2.4.14.1 GUS染色底物的配制 | 第35-36页 |
2.4.14.2 染色步骤 | 第36-37页 |
2.4.15 亚细胞定位实验 | 第37-39页 |
2.4.15.1 实验溶液 | 第37-38页 |
2.4.15.2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制备以及瞬时表达 | 第38-39页 |
2.4.16 烟草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4.16.1 烟草培养 | 第39页 |
2.2.16.2 根长处理 | 第39-40页 |
2.2.16.3 H_2O_2活体原位检测 | 第40页 |
2.2.16.4 生理数据测定 | 第40-41页 |
2.4.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73页 |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3页 |
3.2 胡杨PeTIP1;2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 第43-44页 |
3.3 过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44-50页 |
3.3.1 目的基因PeTIP1;2基因的克隆 | 第44-45页 |
3.3.2 转基因杨树阳性鉴定 | 第45-48页 |
3.3.3 转基因烟草过表达植物鉴定 | 第48-50页 |
3.4 转基因烟草对不同逆境的响应 | 第50-60页 |
3.4.1 转基因烟草在Mannitol(甘露醇)胁迫下的生长情况 | 第50-54页 |
3.4.2 转基因烟草在NaCl胁迫下的生长情况 | 第54-58页 |
3.4.3 转基因烟草在CuSO4·5H2O胁迫下的生长情况 | 第58-60页 |
3.5 RNAi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60-63页 |
3.5.1 RNAi表达载体构建 | 第60-61页 |
3.5.2 转基因植株鉴定 | 第61-63页 |
3.6 胡杨PeTIP1;2基因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3-73页 |
3.6.1 引物设计与载体构建 | 第63-64页 |
3.6.2 胡杨PeTIP1;2亚细胞定位结果 | 第64页 |
3.6.3 PeTIP1;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组织定位 | 第64-71页 |
3.6.3.1 PeTIP1;2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64-68页 |
3.6.3.2 胡杨启动子的克隆 | 第68-69页 |
3.6.3.3 胡杨启动子在毛白杨中异源表达阳性鉴定 | 第69-70页 |
3.6.3.4 胡杨proTIP1;2异源表达毛白杨的GUS染色分析 | 第70-71页 |
3.6.4 转基因毛白杨处理后GUS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第四章 讨论及展望 | 第73-77页 |
4.1 结论 | 第73-75页 |
4.2 讨论 | 第75-76页 |
4.3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 | 第88-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术论文相关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