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餐厨垃圾现状及危害 | 第12页 |
1.2 餐厨垃圾的处理现状 | 第12-14页 |
1.2.1 焚烧 | 第12-13页 |
1.2.2 卫生填埋 | 第13页 |
1.2.3 堆肥 | 第13-14页 |
1.3 餐厨垃圾蠕虫堆肥技术 | 第14-16页 |
1.3.1 蚯蚓堆肥 | 第14页 |
1.3.2 蝇蛆堆肥 | 第14-15页 |
1.3.3 黑水虻堆肥 | 第15-16页 |
1.4 昆虫肠道菌群 | 第16-17页 |
1.5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黑水虻生物转化前后理化指标变化 | 第19-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方案 | 第19页 |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9-20页 |
2.1.3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2.2 结果 | 第20-24页 |
2.2.1 添加黑水虻幼虫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20-21页 |
2.2.2 添加黑水虻幼虫对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 第21-24页 |
2.3 讨论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黑水虻生物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27-3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3.1.1 DNA提取及测序 | 第27页 |
3.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页 |
3.1.3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3.2 结果 | 第28-36页 |
3.2.1 添加黑水虻幼虫对微生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添加黑水虻幼虫后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 | 第29-32页 |
3.2.3 添加黑水虻幼虫前后维恩图以及SourceTracker分析 | 第32-36页 |
3.3 讨论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4 黑水虻生物代谢功能、功能基因变化及与菌群变化的关系 | 第39-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4.1.1 代谢功能及功能基因预测 | 第39页 |
4.1.2 数据分析 | 第39页 |
4.2 结果 | 第39-47页 |
4.2.1 黑水虻幼虫对堆体代谢功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黑水虻幼虫对堆体功能基因的影响 | 第40-45页 |
4.2.3 功能基因与菌群的关系 | 第45-47页 |
4.3 讨论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黑水虻堆体菌群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49-57页 |
5.1 前言 | 第4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5.2.1 局部相似性分析 | 第49页 |
5.2.2 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5.3 结果 | 第50-54页 |
5.3.1 共现网络 | 第50-53页 |
5.3.2 RDA分析 | 第53-54页 |
5.4 讨论 | 第54-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6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57-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2 创新点 | 第58页 |
6.3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作者简历、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附表 | 第7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