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4页 |
1.1 土壤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 | 第14-18页 |
1.1.1 稀土矿区及周边农田生态系统复合土壤污染概述 | 第14-16页 |
1.1.2 稀土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1.3 复合土壤污染修复方法 | 第17-18页 |
1.2 AM真菌具有促进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潜力 | 第18-21页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接种AM真菌对La-Cd复合污染土壤中玉米生长、元素吸收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24-5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1 培养基质 | 第25页 |
2.1.2 供试植物和菌种 | 第25页 |
2.1.3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2.1.4 样品制备与分析测定 | 第26-28页 |
2.1.5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51页 |
2.2.1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第29页 |
2.2.2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2.2.3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吸收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31-37页 |
2.2.4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第37-40页 |
2.2.5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La、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 第40-43页 |
2.2.6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43-46页 |
2.2.7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6-49页 |
2.2.8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La-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根际pH和球囊霉素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2.3 讨论 | 第51-56页 |
2.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接种AM真菌对Ce-Cd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元素吸收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58-9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3.1.1 培养基质 | 第58-59页 |
3.1.2 供试植物和菌种 | 第59页 |
3.1.3 实验设计 | 第59页 |
3.1.4 样品制备与分析测定 | 第59-60页 |
3.1.5 数据分析 | 第6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0-83页 |
3.2.1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3.2.2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的影响 | 第61-63页 |
3.2.3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吸收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63-68页 |
3.2.4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第68-71页 |
3.2.5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Ce、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 第71-74页 |
3.2.6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叶片抗氧化酶活性、MDA和GSH含量的影响 | 第74-77页 |
3.2.7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77-79页 |
3.2.8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79-81页 |
3.2.9 接种AM真菌对不同浓度Ce-Cd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上玉米根际pH的影响 | 第81-83页 |
3.3 讨论 | 第83-88页 |
3.4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4.1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90页 |
4.2 主要结论 | 第90页 |
4.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个人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