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五、创新要点与预期成果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历史街区文化意象的理论解读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历史街区文化意象的概念辨析 | 第15-19页 |
一、文化与城市文化 | 第15-18页 |
二、意象与文化意象 | 第18页 |
三、历史街区的文化意象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历史街区文化意象的形成 | 第19-21页 |
一、历史街区文化意象的寄寓之地 | 第19-20页 |
二、历史街区文化意象的表现维度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赤坎古商埠老街文化意象的内涵考论 | 第22-41页 |
第一节 人海相联——反映人与自然的文化意象 | 第22-29页 |
一、依海而兴:商贸为媒的航海文明 | 第22-24页 |
二、以海为田:海洋予人的美味馈赠 | 第24-26页 |
三、敬海为圣:人与海洋的人文互动 | 第26-27页 |
四、重陆轻海:人与海洋的矛盾冲突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白城红土——反映人与社会的文化意象 | 第29-37页 |
一、“白瓦特”的法式渗透 | 第29-33页 |
二、“红土地”的热血爱国 | 第33-37页 |
第三节 “邻里一井牵”——反映人与他人的文化意象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文化意象的赤坎古商埠老街活力复兴思路 | 第41-54页 |
第一节 文化意象保护 | 第41-47页 |
一、时空矛盾的对立交融:虚实结合构筑“活态博物馆” | 第41-43页 |
二、繁华与失落的平衡兼顾:街区失落空间的场所复兴 | 第43-44页 |
三、自然与自我的辩证统一:以地方个性突破同质化藩篱 | 第44页 |
四、见微知著:用敬畏之心守文化之魂 | 第44-45页 |
五、地理想象:重新建构地方文化认同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文化意象传播 | 第47-50页 |
一、谱写情景故事,设计文化创意衍生品 | 第47-48页 |
二、艺术介入空间,优化审美教育氛围 | 第48-49页 |
三、结合旅游美学,创造新的审美体验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文化意象升华 | 第50-53页 |
一、凝练文化灵魂,铸造精神家园 | 第50页 |
二、延续文脉基因,传承城市特色 | 第50-52页 |
三、构筑文明支点,撬动城市发展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