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前言 | 第13页 |
1.2 半导体光催化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1.3 高效光催化剂的基本要求 | 第16-17页 |
1.4 光催化剂的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1.5 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特性与制备 | 第19-25页 |
1.5.1 石墨相氮化碳的结构特性 | 第19-20页 |
1.5.2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 | 第20-25页 |
1.6 石墨相氮化碳的改性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1.6.1 元素掺杂和分子掺杂 | 第25-26页 |
1.6.2 半导体复合 | 第26-27页 |
1.6.3 碳材料或染料敏化 | 第27-28页 |
1.6.4 纳米结构化 | 第28-31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31-34页 |
1.7.1 本课题的提出 | 第31-32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7.3 论文创新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4-42页 |
2.1 常用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2.2 材料表征方法 | 第35-38页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5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5-36页 |
2.2.3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 第36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36页 |
2.2.5 比表面积分析(BET) | 第36页 |
2.2.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DRS) | 第36-37页 |
2.2.7 紫外-可见-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NIR) | 第37页 |
2.2.8 光致发光光谱仪(PL) | 第37页 |
2.2.9 电子顺磁共振仪(ESR) | 第37页 |
2.2.10 元素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2.3 光催化性能表征 | 第38-40页 |
2.3.1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 | 第38页 |
2.3.2 光催化反应装置 | 第38-39页 |
2.3.3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 | 第39页 |
2.3.4 光催化分解水产氧气 | 第39页 |
2.3.5 表观量子产率(AQE)的测定 | 第39-40页 |
2.4 光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0-42页 |
2.4.1 J-V特性曲线测试 | 第40页 |
2.4.2 J-t电流时间曲线 | 第40页 |
2.4.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 第40-41页 |
2.4.4 Mott-Schottky(莫特-肖特基)曲线 | 第41-42页 |
第三章 超薄g-C_3N_4纳米片/碳量子点CQDs的制备及光催化产氢性能 | 第42-56页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3.2.1 制备方法 | 第43页 |
3.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3.1 g-C_3N_4/CQDs化学物性与形貌表征 | 第43-46页 |
3.3.2 g-C_3N_4/CQDs光学性能与电荷分离特性表征 | 第46-49页 |
3.3.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49-52页 |
3.3.4 光催化反应作用机制讨论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基于界面电荷传递效应Fe(Ⅲ)/graphene/g-C_3N_4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2.1 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4.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4.3.1 样品的化学物性与形貌表征 | 第58-62页 |
4.3.2 样品的光学性能表征 | 第62-63页 |
4.3.3 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宽光谱响应的Fe(Ⅲ)/carbonnanodots/Fe-dopedg-C_3N_4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 第68-84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5.2.1 制备方法 | 第69页 |
5.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69-7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3页 |
5.3.1 样品的化学物性与形貌表征 | 第70-74页 |
5.3.2 样品的光学性能与电荷分离特性表征 | 第74-78页 |
5.3.3 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78-80页 |
5.3.4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80-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水热前处理与微波聚合制备高结晶度的多孔g-C_3N_4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 | 第84-97页 |
6.1 引言 | 第84-85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5-86页 |
6.2.1 制备方法 | 第85页 |
6.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85-8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6页 |
6.3.1 多孔型g-C_3N_4纳米片的化学物性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86-91页 |
6.3.2 多孔型g-C_3N_4纳米片光学性能与电荷分离特性表征 | 第91-93页 |
6.3.3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93-9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七章 水热前处理改性制备介孔型g-C_3N_4超薄纳米片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 | 第97-110页 |
7.1 引言 | 第97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97-99页 |
7.2.1 制备方法 | 第97-98页 |
7.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98-99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9页 |
7.3.1 水热中间体的晶型与化学结构表征 | 第99-101页 |
7.3.2 介孔型g-C_3N_4纳米片的化学物性结构与形貌表征 | 第101-104页 |
7.3.3 介孔型g-C_3N_4纳米片光学性能与电荷分离特性表征 | 第104-106页 |
7.3.4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106-10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八章 由液/液界面组装超分子前驱体制备新型一维管状多级g-C_3N_4材料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 | 第110-128页 |
8.1 引言 | 第110-111页 |
8.2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8.2.1 制备方法 | 第111页 |
8.2.2 光催化性能评价 | 第111-112页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6页 |
8.3.1 一维介孔型g-C_3N_4纳米管的形成机制探讨 | 第112-118页 |
8.3.2 一维介孔型g-C_3N_4纳米片的结构表征 | 第118-122页 |
8.3.3 一维介孔型g-C_3N_4纳米管的光学性能及电荷传输行为探究 | 第122-124页 |
8.3.4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124-126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6-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附件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