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文献资料法 | 第14页 |
1.4.2 内容分析法 | 第14页 |
1.4.3 观察法 | 第14-15页 |
1.4.4 访谈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生物学概念 | 第16页 |
2.1.2 生物学概念教学 | 第16页 |
2.1.3 生物科学史 | 第16-1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2.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7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页 |
2.2.3 发现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第3章 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科学史内容的分析研究 | 第18-26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3.3 研究结果 | 第19-26页 |
3.3.1 科学史在三个模块中的容量分布 | 第23-24页 |
3.3.2 科学史与生物学概念关联性 | 第24页 |
3.3.3 科学史材料类型 | 第24-25页 |
3.3.4 科学史呈现方式 | 第25-26页 |
第4章 运用生物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的课堂观察研究 | 第26-46页 |
4.1 观察工具 | 第26页 |
4.2 观察样本 | 第26页 |
4.3 观察程序 | 第26-27页 |
4.4 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4.4.1 常态课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4.4.1.1 概念教学各环节中生物科学史的运用情况 | 第30-31页 |
4.4.1.2 概念教学各环节与三维目标的关联度与达成度 | 第31-32页 |
4.4.2 优质课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4.4.2.1 概念教学各环节中生物科学史的运用情况 | 第35-37页 |
4.4.2.2 概念教学各环节与三维目标的关联度与达成度 | 第37-38页 |
4.5 生物科学史在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38-46页 |
4.5.1 内容选择层面 | 第38-41页 |
4.5.1.1 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5.1.2 原因分析 | 第39页 |
4.5.1.3 对策分析 | 第39-41页 |
4.5.2 过程构建层面 | 第41-43页 |
4.5.2.1 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4.5.2.2 原因分析 | 第41页 |
4.5.2.3 对策分析 | 第41-43页 |
4.5.3 目标达成层面 | 第43-46页 |
4.5.3.1 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4.5.3.2 原因分析 | 第44页 |
4.5.3.3 对策分析 | 第44-46页 |
第5章 教学课例 | 第46-52页 |
5.1 教学课例设计 | 第46-50页 |
5.2 教学课例评价 | 第50-52页 |
5.2.1 专家评价 | 第50页 |
5.2.2 同行评价 | 第50-51页 |
5.2.3 自我反思 | 第51-5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A | 第57-64页 |
附录B | 第64-68页 |
附录C | 第68-76页 |
附录D | 第76-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