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二、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一、社会养老保险 | 第16页 |
二、社会养老保险水平 | 第16页 |
三、因子分析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9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第一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0页 |
第二节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帕累托改进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一、选取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指标的原则 | 第23页 |
二、构建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法 | 第25-29页 |
一、养老保险水平影响因素的相关矩阵及显著性检验 | 第25-26页 |
二、对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检验(KMO检验与Bartlett检验) | 第26页 |
三、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及方差贡献 | 第26-27页 |
四、提取公共因子 | 第27-28页 |
五、构建综合评价函数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 第29-31页 |
一、地区间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呈现显著差异 | 第29页 |
二、地区间经济收入差异导致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差异 | 第29-30页 |
三、地区间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影响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差异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原因分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经济层面 | 第31-33页 |
一、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失衡 | 第31-32页 |
二、地区养老保险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政策层面 | 第33-38页 |
一、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地区财政责任差异大 | 第33-35页 |
二、公共部门管理不完善,公共决策体制运作不协调 | 第35-37页 |
三、养老保险政策实施力度不同,养老保险保障需求难以满足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制度层面 | 第38-40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与其实施过程协同不力 | 第38-39页 |
三、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缩小安徽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地区差异的建议 | 第40-46页 |
第一节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与养老保险发展相适应 | 第40-41页 |
一、减小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距 | 第40页 |
二、养老保险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加大社会保障支出,规范政策实施 | 第41-44页 |
一、加大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缩小各地级市社会保障支出差异 | 第41-42页 |
二、提高养老保险公共部门服务管理水平,规范公共决策体制 | 第42-43页 |
三、平衡各地级市养老保险政策实施,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替代率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执行监管力度 | 第44-46页 |
一、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44页 |
二、加大制度与执行之间的协同力度 | 第44-45页 |
三、加大养老保险监管力度,健全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