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1 城市化进程中人群健康面临严峻挑战 | 第12-13页 |
1.1.2 针对人群健康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 第13页 |
1.1.3 城市公园对人群健康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城市公园促进人群健康的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3 小结 | 第20-21页 |
1.4 研究主体 | 第21页 |
1.4.1 城市公园 | 第21页 |
1.4.2 人群健康 | 第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1.5.1 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 | 第21-24页 |
1.5.2 人群使用活动的研究方法——行为注记法、数据统计法 | 第24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2 城市公园及其使用活动与人群健康的关系解析 | 第26-32页 |
2.1 城市公园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结果 | 第26-27页 |
2.1.1 城市公园对人群生理健康的影响 | 第26-27页 |
2.1.2 城市公园对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27页 |
2.2 公园中使用活动在人群健康绩效的媒介作用 | 第27-29页 |
2.2.1 使用活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机制 | 第28页 |
2.2.2 使用活动的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2.3 城市公园、使用活动、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模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城市公园中人群使用活动特征调查研究 | 第32-64页 |
3.1 研究区及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32-44页 |
3.1.1 研究区 | 第32页 |
3.1.2 研究对象 | 第32-44页 |
3.2 人群的使用活动分析 | 第44-57页 |
3.2.1 调查情况与活动符号设计 | 第44-46页 |
3.2.2 公园使用人群情况 | 第46-49页 |
3.2.3 数据转录和统计分析 | 第49-57页 |
3.3 不同人群对空间环境的要求 | 第57-62页 |
3.3.1 儿童及少年(0~17 岁) | 第57-58页 |
3.3.2 青年(18~34 岁) | 第58-59页 |
3.3.3 中年(35~59 岁) | 第59页 |
3.3.4 老人(60 岁以上) | 第59-61页 |
3.3.5 特殊人群 | 第61-62页 |
3.4 小结 | 第62-64页 |
4 影响人群健康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质量研究 | 第64-88页 |
4.1 城市公园空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第64-69页 |
4.1.1 指标选取 | 第65-66页 |
4.1.2 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 第66-68页 |
4.1.3 指标释义及评分标准 | 第68页 |
4.1.4 目标层计算 | 第68-69页 |
4.2 公园空间环境指标调查方法 | 第69-70页 |
4.2.1 资料收集 | 第69页 |
4.2.2 实地观察 | 第69页 |
4.2.3 样地调查 | 第69页 |
4.2.4 照片打分 | 第69-70页 |
4.3 公园空间环境评价单项指标评分结果 | 第70-81页 |
4.3.1 空间适游度指标评分结果 | 第70-72页 |
4.3.2 设施完备度指标评分结果 | 第72-74页 |
4.3.3 环境舒适度指标评分结果 | 第74-77页 |
4.3.4 景观优美度指标评分结果 | 第77-81页 |
4.4 公园空间环境评价结果 | 第81-82页 |
4.5 城市公园的空间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 第82-88页 |
4.5.1 亲近自然活动与其空间环境特征 | 第83-84页 |
4.5.2 休闲娱乐活动与其空间环境特征 | 第84-85页 |
4.5.3 体育锻炼活动与其空间环境特征 | 第85-86页 |
4.5.4 社会交往活动与其空间环境特征 | 第86-88页 |
5 城市公园的空间优化设计建议 | 第88-94页 |
5.1 亲近自然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 | 第88-90页 |
5.1.1 建构优美的自然景观 | 第88-89页 |
5.1.2 营造舒适的空间氛围 | 第89-90页 |
5.2 休闲娱乐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 | 第90页 |
5.2.1 设置适用的休闲设施 | 第90页 |
5.2.2 保证优良的空间质量 | 第90页 |
5.3 体育锻炼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 | 第90-91页 |
5.3.1 塑造良好的环境质量 | 第90-91页 |
5.3.2 配置完备的运动设施 | 第91页 |
5.4 社会交往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 | 第91-94页 |
5.4.1 创造融合的共享空间 | 第92-93页 |
5.4.2 营造亲和的交往环境 | 第93-94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94-9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4-95页 |
6.2 研究局限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附录 | 第104-120页 |
附录一:评价体系权重打分表 | 第104-105页 |
附录二:城市公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105-108页 |
附录三:附表 | 第108-120页 |
附录四: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