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3、文献述评 | 第14页 |
(四)关于我国大病医保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 第14-20页 |
1、风险社会理论 | 第15-17页 |
2、发展性社会福利理论 | 第17-18页 |
3、公民权利理论 | 第18-19页 |
4、理论小结 | 第19-20页 |
(五)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20-21页 |
二、农村居民大病医保的产生及制度模式 | 第21-25页 |
(一) 大病医保的定义及特征 | 第21-22页 |
(二) 大病医保制度产生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1、大病医保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22页 |
2、对大病医保需求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3、大病医保供给的必要性 | 第23页 |
(三)目前我国大病医保的制度模式 | 第23-25页 |
1、制度特点 | 第23页 |
2、分管部门 | 第23-24页 |
3、保障模式 | 第24-25页 |
三、X县医疗保险发展现状与农民大病就医问题分析 | 第25-38页 |
(一) X县农民医疗保险参与使用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1、X县大病医保已初有成效 | 第25-27页 |
2、X县医疗资源使用情况 | 第27-29页 |
(二) X县农民家庭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及其需求分析 | 第29-33页 |
1、农村患者支付能力分析 | 第29-32页 |
2、X县农村患者的需求状况 | 第32-33页 |
(三) X县农民健康状况及参保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1、X县农民大病患者及配偶的健康情况分析 | 第33-34页 |
2、X县农村大病患者参保情况分析 | 第34-35页 |
(四) X县大病医保的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35页 |
(五) X先农民大病难医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1、农民经济问题 | 第35-36页 |
2、健康观念问题 | 第36页 |
3、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 第36页 |
4、医疗资源的浪费 | 第36-37页 |
5、医药体制改革的不彻底 | 第37-38页 |
四、国内外大病医保的实践经验 | 第38-47页 |
(一) 大病医保在国内的先进试点及模式分析 | 第38-40页 |
1、“三段式”的太仓大病医保模式 | 第38页 |
2、走在前面的厦门异地就医模式 | 第38-39页 |
3、与郑州市直接对接的湛江医保模式 | 第39-40页 |
(二) 大病医保在国外的成功案例分析 | 第40-44页 |
1、超额补偿模式国家 | 第41-43页 |
2、自付封顶模式国家 | 第43-44页 |
(三) 国内外制度的利弊分析 | 第44-47页 |
1、国内外先进做法的优点综合 | 第44-45页 |
2、高福利国家在大病医保制度设计上的缺点 | 第45-47页 |
五、我国农民大病医保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47-57页 |
(一) 坚持政府的主导和监督 | 第47-50页 |
1、整合管理部门,增加监督部门 | 第47-48页 |
2、发挥“有形的手”主导作用,启动“降落伞”计划 | 第48页 |
3、三个“支持”提高政策完整度 | 第48-50页 |
4、完善医疗保障立法 | 第50页 |
(二) 从源头控制医疗费用 | 第50-52页 |
1、让医疗保障沉淀资金“活”起来 | 第50-52页 |
2、让医疗费用记录“透”起来 | 第52页 |
3、让药品销售渠道“直”起来 | 第52页 |
(三) 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 第52-53页 |
1、提高防范意识,突破传统观念 | 第52-53页 |
2、了解政策法规,切勿自暴自弃 | 第53页 |
(四) 商业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补充保障 | 第53-55页 |
1、商业保险发挥不可代替作用 | 第54页 |
2、商业保险中融入救助制度,部分药品纳入医疗救助范畴 | 第54-55页 |
(五) 我国大病医保在基层的拟改革方向 | 第55-57页 |
六、小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