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老龄化问题 | 第10页 |
1.1.2 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 | 第10-11页 |
1.2 回坊概述 | 第11-16页 |
1.2.1“回坊”的含义及范围 | 第11-13页 |
1.2.2 回坊历史发展沿革 | 第13-14页 |
1.2.3 回坊居住环境特色 | 第14-16页 |
1.3 相关概念释义及对象界定 | 第16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7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活动特征 | 第22-34页 |
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 第22-24页 |
2.1.1 感知能力退化 | 第22-23页 |
2.1.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 | 第23页 |
2.1.3 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 | 第23页 |
2.1.4 对环境适应能力退化 | 第23页 |
2.1.5 抗病能力退化 | 第23-24页 |
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第24-28页 |
2.2.1 老年人心理变化及类型 | 第24-25页 |
2.2.2 老年人心理需求 | 第25-27页 |
2.2.3 宗教信仰对回坊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 | 第28-32页 |
2.3.1 老年人活动范围特征 | 第28页 |
2.3.2 老年人活动类型特征 | 第28-29页 |
2.3.3 老年人活动领域性特征 | 第29-30页 |
2.3.4 老年人活动地域性特征 | 第30-31页 |
2.3.5 老年人活动时域性特征 | 第31页 |
2.3.6 回坊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整体特征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回坊老年人户外活动及需求调查与分析 | 第34-44页 |
3.1 调查概要 | 第34页 |
3.1.1 调查目的及内容 | 第34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34页 |
3.2 老年人基本情况 | 第34-37页 |
3.2.1 人.学特征 | 第34-35页 |
3.2.2 家庭情况 | 第35-36页 |
3.2.3 身体状况 | 第36-37页 |
3.2.4 养老意愿 | 第37页 |
3.3 老年人户外活动状况调查及分析 | 第37-40页 |
3.3.1 户外活动场所选择 | 第37-38页 |
3.3.2 户外活动内容 | 第38-39页 |
3.3.3 户外活动出行方式 | 第39页 |
3.3.4 户外活动范围 | 第39-40页 |
3.3.5 户外活动时间 | 第40页 |
3.4 老年人对居住外环境需求调查与分析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回坊老年人居住外空间环境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44-98页 |
4.1 回坊老年人公共活动场所 | 第44-65页 |
4.1.1 清真寺 | 第44-55页 |
4.1.2 坊巷 | 第55-61页 |
4.1.3 大杂院 | 第61-65页 |
4.2 回坊道路交通 | 第65-78页 |
4.2.1 道路类型 | 第65-68页 |
4.2.2 道路品质 | 第68-73页 |
4.2.3 独立人行道 | 第73-74页 |
4.2.4 交通状况 | 第74-76页 |
4.2.5 对老年人影响的分析 | 第76-78页 |
4.3 回坊绿化环境 | 第78-82页 |
4.3.1 清真寺绿化环境 | 第78-79页 |
4.3.2 坊巷绿化环境 | 第79-80页 |
4.3.3 大杂院绿化环境 | 第80-81页 |
4.3.4 对老年人影响的分析 | 第81-82页 |
4.4 回坊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 | 第82-94页 |
4.4.1 老年人专有服务设施 | 第82-87页 |
4.4.2 休闲健身设施 | 第87-88页 |
4.4.3 环境卫生设施 | 第88-92页 |
4.4.4 道路照明设施 | 第92-93页 |
4.4.5 道路标识设施 | 第93-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8页 |
5 回坊老年人居住外环境改善策略及建议 | 第98-120页 |
5.1 回坊老年人居住外环境改善的特殊性分析 | 第98-101页 |
5.1.1 老年人理想居住外环境特质因素需求 | 第98-100页 |
5.1.2 历史街区保护对回坊老年人居住外环境改善的要求 | 第100页 |
5.1.3 回坊民族性特征对于老年人居住外环境改善的要求 | 第100-101页 |
5.2 加强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 | 第101-106页 |
5.2.1 交往空间的塑造 | 第101-102页 |
5.2.2 作息空间的塑造 | 第102-105页 |
5.2.3 休闲娱乐空间的塑造 | 第105-106页 |
5.3 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 第106-110页 |
5.3.1 改善坊巷道路路面品质 | 第106页 |
5.3.2 改善独立人行道步行品质 | 第106-108页 |
5.3.3 加强步行空间的安全性控制 | 第108页 |
5.3.4 妥善处理占道问题 | 第108-110页 |
5.4 改善绿化环境 | 第110-112页 |
5.4.1 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特征 | 第110页 |
5.4.2 采用因地制宜的绿化方式 | 第110-111页 |
5.4.3 注重绿化风貌的历史特征 | 第111-112页 |
5.5 完善老年人生活服务设施 | 第112-120页 |
5.5.1 老年人专有设施改善建议 | 第112-117页 |
5.5.2 公共卫生间改善建议 | 第117页 |
5.5.3 照明设施改善建议 | 第117-118页 |
5.5.4 道路标识设施改善建议 | 第118-120页 |
6 结语 | 第120-12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6.2 研究价值 | 第121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图表目录 | 第128-131页 |
图录 | 第128-131页 |
表录 | 第131页 |
附表:调查问卷 | 第131-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