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问题的提出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 第18-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及成因 | 第21-23页 |
2.1.1 信用卡及信用卡风险 | 第21页 |
2.1.2 信用卡风险的种类与成因 | 第21-23页 |
2.1.2.1 外部风险成因 | 第21-23页 |
2.2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流程 | 第23-24页 |
2.2.1 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23-24页 |
2.2.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24页 |
2.3 风险管理的理论模型 | 第24-26页 |
2.3.1 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25页 |
2.3.2 项目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2.4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特点及分类 | 第26-28页 |
2.4.1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6页 |
2.4.2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26页 |
2.4.3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分类 | 第26-28页 |
第3章 国内外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 | 第28-34页 |
3.1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及其启示 | 第28-29页 |
3.1.1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基本做法 | 第28页 |
3.1.2 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 第28-29页 |
3.2 韩国和台湾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及其启示 | 第29-34页 |
3.2.1 韩国和台湾地区信用卡危机产生的背景 | 第29-30页 |
3.2.2 韩国和台湾地区信用卡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30-32页 |
3.2.3 韩国和台湾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做法 | 第32页 |
3.2.4 韩国和台湾地区信用卡风险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4章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34-41页 |
4.1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4-36页 |
4.1.1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发行及使用情况 | 第34-35页 |
4.1.2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及管理情况 | 第35-36页 |
4.2 X行内蒙分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2.1 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 第36页 |
4.2.2 风险控制目标不明确 | 第36页 |
4.2.3 风险控制技术落后 | 第36-37页 |
4.2.4 部分员工素质不高 | 第37页 |
4.2.5 商业银行之间缺乏协作 | 第37页 |
4.2.6 一些重点业务仍存在风险隐患 | 第37-38页 |
4.3 X行内蒙分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信用卡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矛盾 | 第38页 |
4.3.2 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8-39页 |
4.3.3 风险控制技术落后 | 第39页 |
4.3.4 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 第39页 |
4.3.5 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影响 | 第39-41页 |
第5章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评价及影响因素排序 | 第41-54页 |
5.1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1-47页 |
5.1.1 建立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评价因素集 | 第41-42页 |
5.1.2 确定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因素集中各因素的权重 | 第42-43页 |
5.1.3 构造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评价矩阵 | 第43-45页 |
5.1.4 项目风险评价模糊变换和模糊综合评判 | 第45-47页 |
5.2 X行内蒙古分行信用卡风险的定量测算 | 第47-54页 |
5.2.1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项目风险分析 | 第47-51页 |
5.2.2 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影响因素的大小排序 | 第51-54页 |
第6章 方案设计及具体落实措施 | 第54-59页 |
6.1 提升X行内蒙分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的方案设计 | 第54-56页 |
6.1.1 方案设计的原则 | 第54页 |
6.1.2 方案的内容 | 第54-56页 |
6.2 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 | 第56-59页 |
6.2.1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第56-57页 |
6.2.2 改善商业银行外部环境 | 第57-59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64页 |